1)填料要求
(1)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严禁使用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以及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和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
(2)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不得作为94、96区填料,当粗颗粒含量大于50%,且CBR值大于3时,可直接作为93区填料,当粗颗粒含量小于50%,不能作为路堤填料。
2)土方路基填筑施工工序见图2。
3)施工要点
(1)路堤填筑时必须根据设计断面水平分层填筑和压实。分层最大松铺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且不应超过30cm;分层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
(2)性质不同的填料应分段填筑,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填。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应不小50cm。
(3)路堤填筑时,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或设置坡度向内并大于4%、宽度大于2m的台阶。
(4)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则先填路段应按1:1坡度分层填筑,每层碾压至边缘,逐层收坡,待后填段填筑到位时,再把交界面逐层挖成不小于3m的台阶,分层填筑碾压;如能交替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3m。
(5)填方路堤必须按路面平行面分层控制填土高程,为利于排水,填筑时路堤顶面应形成不小于2%横坡,设计纵横坡必须在下路堤范围内形成。
(6)填筑、摊铺、碾压
①路基每层填筑严格执行划格上土、挂线施工(附图2)。
②准备直径3cm、长150cm红白相间(25cm刻度)的花杆,在边线位置每隔20m插一根,依据花杆上的刻度连续挂好线绳,线绳应绷紧,作为机械平整时的依据,保证平整度和松铺厚度。
③运输车按要求卸料后,先用推土机粗平,对含水量进行检查,不合格要洒水或翻拌晾晒,合格后用平地机精平;检查松铺厚度、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方可碾压。
④先稳压,后振动碾压,碾压时压路机遵循从路边向路中、从低侧向高侧的原则;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km/h,错轮宽度对振动压路机不得小于压实轮的1/3,对三轮压路机不得小于后轮的1/2。
(7)路堤填土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不小于30cm,超宽部分压实度必须满足填层压实度要求,不能满足时,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填筑宽度,以保证超宽30cm范围内压实度合格,路基完成后削坡。
(8)当路基填高超过1.5m时,路基顶面边缘应设置不低于30cm、开口间隔不大于30m的挡水埂,开口处设置临时泄水槽至坡脚排水沟;临时泄水槽采用混凝土抹砌;施工中应随时检查挡水埂和临时泄水槽的完好情况,及时修补。
(9)每一个压实层在经过雨雪后,或由于特殊原因没有填筑上一层而致使本层超过10天暴露在外,在填筑上一层时应复压,重新检测压实度。
4)质量要求
(1)施工过程中,每一压实层均必须检验压实度,检测频率为每1000m2至少检验4点,不足1000m2时按比例递减,但至少检验2点;压实度采用灌砂法测定,取土样的底面必须达到本层的底面位置;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中表4.2.2-1的规定。
(2)施工中路基弯沉、平整度、宽度、纵横坡度、厚度、边坡坡度等必须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中表4.2.2-2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5)土方路堤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及管理措施。
(1)中线偏位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加固保护导线点至交工验收;
②每填高60-80cm恢复一次路线中桩,测定路基标高及宽度;
③亏坡的一侧按照规范要求开台阶补填,多余的一侧进行削坡处理。对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监理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2)翻浆、弹簧现象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
②土的实际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时,采取翻拌晾晒、加白灰或换填适宜的填料,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压实;
③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路基施工必须按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②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不低于行车带。
③返工至符合压实度要求的层次。
(4)起皮、松散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起皮:严禁薄层贴补;低液限粉土填筑路基时,碾压过程中应适量洒水;
②松散:适当洒水后重新碾压;冬季施工时填筑层碾压完毕后及时封土保温。
(5)路基边坡冲刷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削坡后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工程;
②按要求设挡水埂和临时泄水槽,且随时保证完好并发挥作用;
③雨水冲刷后应及时修补路基;
④路基必须按要求超宽填筑、超宽碾压;亏坡整修严禁贴补;
⑤排水沟边缘距路基坡脚不小于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