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粘施工原理
卷材自粘结工法:这是自粘卷材最根本的铺贴工法,自粘结工法系利用卷材的自粘结性能、直接粘结附着于混凝土结构层表面,形成刚柔复合的防水体系。这也是此种卷材快捷、安全、可靠的工法。
石油沥青具有天然的粘附粘结性能、和压敏粘附粘结性能,这种粘附粘结性能一般情况下需要在熔融、或常温高压下才能获得;而自粘卷材则是通过特殊改性、让改性沥青在常温下就具有良好的粘附粘结性能。
二、施工条件
1、材料准备
① 主材准备:SAM-920无胎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PET膜。
② 配套辅材准备:BPS-201专用基层处理剂,BSR-242沥青基层封膏,金属压条,防腐蚀螺钉等
2、机具准备
① 基层清理机具:小平铲、吹灰器、扫帚;
② 涂刷基层处理剂机具:滚刷、毛刷;
③ 铺贴自粘卷材机具:弹线盒、壁纸刀、剪刀、压辊、喷灯(备用);
④ 其它机具:足量配备。
3、技术准备
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技术和安全交底。
4、基层准备
① 基层应坚实、干燥、平整、无灰尘、无油污,凹凸不平和裂缝处应用聚合物砂浆补平,施工前清理、清扫干净,必要时用吸尘器或高压吹尘机吹净;
② 平立面交接处、转折处、阴阳角、管根等均应做成均匀一致、平整光滑的圆角,圆弧半径不小于50mm;
③ 基层应相对表干,无明水、无积水;
④ 出基层的构件安装完毕后方可进行防水施工;
⑤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按规定放置消防器材;
⑥ 基层应会同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的施工。
三、防水卷材自粘法施工工艺
1)施工搭接
施工时,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要错开,错开长度不小于1500mm,一般搭接长度为80mm。
a:卷材搭接宽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特别重要或对搭接有特殊要求时,接缝宽度按设计要求。
b:搭接缝的粘结:卷材搭接缝的粘结,采用专用压辊在上层卷材的顶面均匀用力使压,以边缘呈密实粘合为准。
3)卷材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基层处理涂刷基层处理剂(湿铺时刮素水泥浆)细部附加防水层施工弹基准线大面自粘卷材铺贴排气压实 搭接缝压实和边缘密封立面卷材收头固定和卷材密封膏封闭质检保护层施工
4)施工工艺
a、施工准备:包括主材辅材和系统配套材料;技术方案、作业条件和防水基层。
施工机具:清理基层用铁锹、扫帚、吹灰器、手锤、钢凿;卷材铺贴用剪刀、卷尺、弹线盒、刮板、毛刷、压辊(滚筒)、手辊。
b、基层处理:基层应坚实、平整、无明水、灰尘和油污,凹凸不平和裂缝处应用聚合物砂浆补平,施工前应对基层检查和验收,符合要求后进行清理和清扫,必要时用吸尘器或高压吹尘机吹净。
c、涂刷基层处理剂:在铺贴卷材前,基层表面应涂刷雨虹BPS-201基层处理剂,涂刷应均匀并完全覆盖所有待粘贴卷材部位,不得漏涂和堆积。若地下室底板垫层难以达到干燥条件时,采用湿铺做法,在基层上涂抹1.5~2.5㎜厚素水泥浆粘结层。
d、细部节点附加防水层施工:基层处理剂干燥后及时按相关规范或设计要求对需做附加防水层的部位进行处理。对卷材不易粘贴的细部宜用喷灯辅助。一般部位附加层卷材应满粘于基层,应力集中部位应根据规范空铺。
e、大面防水层自粘卷材铺贴
基层处理剂干燥后,应及时弹线并铺贴卷材,铺贴时先将起端固定后逐渐展开,展开的同时揭开隔离材料,铺设时由低向高。采用湿铺法时边抹素水泥浆、边铺贴自粘卷材,卷材与卷材之间采用搭接。施工时,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要错开,错开长度不小于1500mm,地下工程搭接缝长度一般为80mm。铺设防水层时,卷材应铺设在预先确定铺贴的具体位置,先把卷材展开,调整好铺贴位置,将卷材的末端先粘贴固定在基层上,然后从卷材的一边均匀地撕去硅油隔离纸(膜),边去除隔离膜边向前缓慢地滚压、排除空气、粘结紧密。
卷材搭接和密封:相邻卷材搭接缝应精心处理,气温偏低时应用喷灯轻烤辅助粘贴后,应用手辊自里向外排气压实,边缘用卷材密封膏进行封闭处理。
立面卷材收头、固定和密封:立面卷材收头,应先用金属压条固定,然后用卷材密封膏进行封闭处理。卷材铺贴完成并经检查合格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防水保护层施工。
(3)细部防水节点施工详图
四、以下所列为常规细部防水节点做法,实际施工时应根据各工程实际特点进行调整。
1、底板与外墙交接处防水做法
地下侧墙部分刚柔无间隙结合体系,因为地下室侧墙的厚度相对较薄,混凝土垂直浇注更容易产生骨料离析现象,蜂窝、裂缝等影响混凝土自防水性能的缺陷在所难免;当侧墙部分采用外防外贴时,侧墙部分要尽可能做成刚柔无间隙结合的防水体系,侧墙部分的防水做法包含:
(1) 基层混凝土抗渗增强、修复混凝土蜂窝、微细裂隙的基层处理技术
(2) 卷材热熔无间隙粘结施工工艺
底板与侧墙交接处二期防水做法:在接茬部位,最外层卷材的接茬应设置盖口条,以保证接茬部位的可靠性,如下图所示。
2)附加层设置
在平立面交接处、转折处、阴阳角、管根等部应设置卷材附加增强层,采用与大面卷材同材质的专用附加层卷材。特殊部位附加卷材则需现场按要求进行裁剪。
底板与外墙交接处防水做法
2、地下室顶板外盲沟构造做法
地下室、 顶板外盲沟构造做法
3、变形缝、后浇带防水做法
底板变形缝防水处理
侧墙、顶板变形缝防水做法
后浇带防水做法
4、电梯井、集水坑防水做法
电梯井/集水坑防水做法
5、外墙卷材收口做法
终端收口处理是卷材防水系统安全性能的集中表现,如果收口处理不好,会导致周边提前损坏。传统的凹槽收口方式(下图一),会损坏结构或为土建工程带来不便。对于不允许留有凹槽的平立面、平面收口部位采用下图二所示收头方法;在收口部位采用专用镀锌耐蚀金属压条及耐腐蚀螺钉固定、配套沥青基密封膏密封,此做法在保证防水系统的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对延长防水系统的安全使用寿命起到极大的帮助、并保证混凝土结构不受破坏、影响。
卷材收口方式
6、穿墙管防水做法
穿墙管根防水做法
注明:在穿墙管外壁及管根阴角各150mm范围内涂刷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收头处多遍涂刷;收口压条上部涂刷改性沥青防水涂料进行封盖。
7、桩头防水处理工艺
根据工程实际,推荐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止水条+防水卷材的复合防水做法,这种做法已经成功地在大量工程中采用。做法如下图所示:
桩头防水处理节点
防水处理工序如下:
1.由总承包方凿出桩头至设计标高位置,调整受力钢筋,并切割露出的定位钢筋,并由总承包方用高压水枪冲洗暴露的桩身上的泥土、浮浆、松动的碎石等,并经验收合格。
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涂刷桩顶表面、暴露的桩身及周圈250mm范围,涂刷参考用量1.5kg/㎡,成膜厚度约1.0mm;
3.在桩头部位收口采用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涂抹。
8、屋面细部防水处理工艺
横式落水口防水大样
直式落水口防水大样
变形缝防水大样
出屋面管道防水大样
五、 防水施工验收关键点及方法
5.1、地下室部分
1、卷材防水层部分
主控目标
1)卷材防水层所使用卷材及其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卷材防水层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一般项目
1)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焊)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扭曲、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时,立面卷材接茬的搭接宽度,高聚物改性沥青类卷材应为150mm,合成高分子类卷材应为100mm,且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
检验方法:观察与尺量检查。
3)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0mm。
检验方法:观察与尺量检查。
2、涂料防水层部分
主控目标
1)涂膜防水层所用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计量措施及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90%。
检验方法:针测法检测。
3)涂膜防水层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一般项目
1)涂膜防水层与基层应粘结牢固,涂刷均匀,不得流淌、鼓泡、露槎。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涂层间夹铺设胎体增强材料时,应使防水涂料浸透胎体覆盖完全,不得有胎体外露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屋面部分
1、卷材防水层部分
主控目标
1)防水卷材及其配套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进场检验报告。
2)卷材防水层不得有渗漏和积水现象。
检验方法:雨后观察或淋水、蓄水试验。
3)卷材防水层在檐口、檐沟、天沟、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
1)卷材的搭接边应粘接或焊接牢固,密封应严密,不得扭曲、褶皱、翘边。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卷材防水层的收头应与基层粘结,钉压应牢固,密封应严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卷材铺贴方向应正确,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负偏差为-10 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涂料防水层部分
主控目标
1)防水涂料及胎体增强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进场检验报告。
2)涂料防水层不得有渗漏和积水现象。
检验方法:雨后观察或淋水、蓄水试验。
3)卷材防水层在檐口、檐沟、天沟、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
检验方法:针测法检测或取样量法。
一般项目
1)涂膜防水层与基层应粘结牢固,表面应平整,涂布应均匀,不得有流淌、折皱、起泡和露胎体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涂料防水层的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铺贴胎体增强材料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应排除气泡,并应与涂料粘接牢固,胎体增强材料搭接宽度允许的负偏差为-10 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尺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