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时,除主体结构外,还有很多细部结构如变形缝、水落口、箍筋等,体积虽小用处却不小,如果这些部位设置有问题,对整体结构的安全与质量来说都是隐患。我们对这类结构的设计及施工要点进行了整理,一起来看吧。
构造柱
(1)多层砖房构造柱应符合: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
(2)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每隔500mm设两根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长度不宜小于1m。
(3)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楼层增设配筋砖带;其他情况下,配筋砖带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接通。
(4)构造柱按构造设置,不需单独设置基础。当基础顶部设有圈梁时,构造柱可锚固在基础圈梁中。
水落口
(1)水落口杯上口的标高应设置在沟底的最低处。防水层贴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
(2)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的坡度不应小于5%,并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其厚度不应小于2mm。
(3)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因为水落口与天沟、檐沟的材料不同,环境温度的变化会使水落口与檐沟间产生裂缝,故水落口应固定牢固。
(4)卷材防水屋面水落口。埋设时,水落口杯与竖管承桶口的连接处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防止该部位在暴雨时产生倒水现象。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作为附加增强层,厚度不小于2mm,涂刷时应根据防水材料的种类采用不同的涂刷遍数来满足涂层的厚度要求。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的凹槽,嵌填密封材料。
(5)涂膜防水屋面水落口。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并用该涂料或密封材料密封,其厚度不应小于2mm;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
女儿墙
(1)在女儿墙砌体内设纵向拉结钢筋,通全长,其中两根通过构造柱。
(2)设构造柱,设计合理截面间距,其竖向配筋按抗震计算确定,下部锚固于顶层圈梁中,上部与压顶圈梁整连,构造柱间距不得超过4m。
(3)在女儿墙砌体外侧还要设置横向连接钢筋,每4层砖压1根,开口端锚固于构造柱中,其两直肢随坡度而加长。柱外侧砌体厚度不大于120mm 时,可不设横向拉结筋。
(4)每隔12m需设伸缩缝。
变形缝
(1)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少设,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结构类别、工程地质情况采用加强带、诱导缝等替代措施。
(2)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用于沉降的变形缝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
(3)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后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cm,缝的间距为20~25m,并尽量和施工时的接缝结合设置;缝的填充材料可用掺铝粉的混凝土。
(1)细部构造处理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前应审核图纸,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等细部要精心处理。
(2)穿墙管外预埋带有止水环的套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止水环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振捣密实,防止漏振,主管与套管按设计要求用防水密封膏封严。
(3)墙体水平施工缝应设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板与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与墙交接处以下150~300mm处;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4)结构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变形缝内填沥青木丝板或聚乙烯泡沫棒,缝内20mm处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并抹20mm防水砂浆进行保护。
(5)遇水膨胀止水条具有缓膨胀性能;止水条与施工缝基面应密贴,中间不得有空鼓、脱离等现象;止水条应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或预留凹槽内;止水条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