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的施工员到项目经理,是很多人的发展方向,之后带一支队伍单干,成立自己的公司,为之付出漫长的努力。但依目前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似乎这条路已经变得越来越窄。
这些年,建筑行业不论是政策还是市场,都在不断的调整,以适应新常态发展形势。进入十三五以后,调整节奏明显在加快,新政策规范一波接着一波,《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后,改革深化落地,明确了方向和路径。尤其是以互联网+为导向的建筑业信息化,已是势在必行。
从政策解读上来说,国家鼓励建筑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然而实际上,大企业由于拥有越来越多的优势资源,迎合国家政策的转型升级速度非常快,互联网信息化在行业的普及会让他们突破时空限制,抓取项目的能力和范围会进一步提升,目前在全国8万多家施工单位中占据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之间,几乎只能是近身搏杀,才能拼出一条血路。
对于普通施工人员而言,成为项目经理后的下一步,必然会越来越难走。
但俗话说,越大的挑战必然伴随着更大的机遇。不论是施工人员还是项目经理,如今正好站在行业变革的风口,无疑这是一次十分关键的发展契机。
大方向上需要我们清楚理解政策规划,尽可能的熟悉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个人发展方向,主动去融入行业的互联网化浪潮。
具体来说,筑库网作为行业的新鲜血液,站在建筑互联网企业角度,以下两个与互联网融合方面的发展方向,可供工程施工人员及项目经理参考。
1. 通过材料与供应商市场的整合主动接入信息化集采市场。
施工材料对于整个项目施工的重要性,现场施工人员尤其是项目经理应该十分清楚。材料的采购是施工的核心环节之一,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手段的介入,供应链式的建材集采必将成为材料采购的主流。新型的建材集采依托于互联网平台,需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下,一是材料的标准化,二是供应商市场的流程化。
材料标准化要求所有建材生产规格、形制、工艺等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以便于将材料数据导入信息化系统,快速响应项目施工需求。而信息化服务单位和企业恰好是缺乏这些资源的。供应商位于材料采购的另一端,市场流程化要求材料供应端必须要规范化,统一接入互联网信息化集采平台是发展的趋势。国家是支持建立这类集采平台的,但由于建材供应依托于项目工程而存在,不同的项目工程之间涉及到的建材供应既粗放又复杂,单纯依靠集采平台去完成供应商资源的整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
因此,不论从材料标准化还是供应流程化来说,项目经理作为现场施工权威,既熟悉各种建筑项目的供应商市场情况,又对材料各项工艺数据、施工要求等熟捻于胸,凭借这些资源的整合,是完全有能力和底气接入信息化集采这块新市场的。
2. 有意识的去整合施工企业资源,成为建筑产业信息化管理升级的引导者。
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了总包、分包、装饰、劳务等大大小小的各类企业,项目经理作为项目代言人,协调于这些参与施工的企业之间,因而能够通过不同的项目,深入的了解到大量施工企业情况。反过来,这正是建筑信息化市场的痛点,几乎所有的新兴互联网建筑企业,都需要这些施工企业资源。
因此,项目经理可以有意识的主动去整合这类资源,成为与建筑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的筹码与底气,借助业内新兴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力量,成为信息化这块新市场的顶层参与者和引导者,共同推动建筑业信息化管理转型的发展。
除以上两点之外,具有领导能力的施工人员,也要有意识的去整合人力资源,以求占领工程施工环节高地。
人是工程施工的引擎,只有人才能完成整个项目的施工。现在优质专业的建筑施工人员比较缺乏,学历较高的年轻群体从事建筑施工基层作业的意愿也不强,高校建筑类专业相对比较冷门,优质人员的产出率在下滑。更为严重的是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实际能用于建筑施工的青壮年劳动力总资源在减少。
对于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者项目经理来说,有意识有规划的去培养和整合优秀的施工人员,形成自我号召力,更加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