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
①掌握并熟悉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根据适用范围及性质分为共同性依据和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等依据。共同性依据包括工程承包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包括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有关工程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质量控制方面的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控制施工工序质量等方面的技术法规性依据。
②施工场地的检验:监理工程师向施工单位发出开工通知书时,建设单位即应及时按计划保证质量的提供施工单位所需的场地和施工通道及水、电供应等条件,以保证及时开工。监理工程师应敦促建设单位或业主努力实现。
③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承包单位承担任务的施工队伍及管理人员的技术资质与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方可施工,对于不合格人员,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承包单位予以撤换,对于特殊作业工序检验和试验人员,必须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或上岗证明。总承包单位选择分包单位时,需事先由总包单位提出申请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确认其技术能力及管理水平能保证按要求完成工程,方可允许进场承担施工任务。施工人员的技术资质条件,总承包单位也
应在施工之前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查,符合要求并予以认可后方可上岗施工;不符合要求的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撤换或经过培训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方可持证上岗。审查控制的重点一般是施工组织者、管理者的资质与质量管理水平,以及特殊专业工种和关键的施工工艺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应用方面的操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如有必要,应对技能进行评定,发给相应的资格证书或上岗证明。
总承包单位选择分包施工单位时,需事先由总包单位提出申请,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确认其技术能力及管理水平能保证按要求完成工程,方可允许进场承担施工任务,其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条件,总承包单位也应在施工之前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查,符合要求并予以认可后,方可上岗施工;不符合要求的,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撤换,或经过培训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方可执证上岗。审查控制的重点一般是施工的组织者、管理者的资质与质量管理水平,以及特殊专业工种和关键的施工工艺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应用方面的操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④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A、由承包单位负责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或结构配件、设备等,在采购订货前应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对于重要的材料,还应提交样品,供试验或鉴定,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证明后,方可进行订货采购。
B、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并由施工承包单位按规定要求进行审查,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检验或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定其质量合格后,方可进场。凡是没有产品出厂证明及检验不合格者,不得进场。如果监理工程师认为供货方所提交的有关产品合格证明的文件以及施工单位提供的检验和试验报告,仍不足以说明到场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时,监理工程师可以组织复检或抽样试验,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允许进场。
C、对施工单位所准备的各种材料、设备等的存放条件及环境,事先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确认,如果存放、保管条件不良,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其加以改善并达到要求,方予以确认;对于按要求存放的材料、设备,存入后每隔一定时间监理工程师可检查一次,随时掌握它们的存放质量情况。此外,在材料使用前,也应经监理工程师以其质量再次检查确认后,方可允许使用,经检查质量不合要求者,则不准使用,或降低等级使用。
⑤施工机械的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设计、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对承包单位机械化施工方案评审。
A、审查其施工机械设备的类型(机械形式、规模及性能参数和数量等)是否恰当;在满足业主时工程施工质量要求方面有无保证,审查承包单位所提供的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报告中所表明的机械性能,是否满足质量要求和适合现场条件。
B、审查施工机械的数量是否足够。
C、审查所需的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按已批准的计划备妥;所准备的机械设备是否与由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计划所列者相一致。所准备的施工机械设备是否能处于完好的可用状态。
⑥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或施工方案,主要审查:
A、施工组织设计审核
a、组织体系特别是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
b、施工现场总体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保证施工的正常、顺利地进行,是否有利于保证质量。
c、审查工程地质特征及场区环境状况,以及它可能在施工中对质量与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
d、主要的施工组织技术措施有效性如何。
B、施工方案审查
a、施工程序的安排、开工前的施工准备充分,施工流向要合理。
b、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
c、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应做到:方法可行,符合现场条件及工艺要求,符合国家有关的施工规定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与所选择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组织方式相适应,经济合理。
⑦生产环境、管理环境改善的措施。
A、协助施工单位完善质量保证工作体系。
B、主动向当地质量监督站联系,汇报在本项目开展质量监理的具体方法,争取当地质量监督站的支持和帮助。
C、审核施工单位关于材料、制品试件取样及试验的方法和方案。
D、审核施工单位制定的成品保护的措施、方法。
E、完善质量报表、质量事故的报告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