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1、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认识

1.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项目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等来分析工程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项目活动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尽量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结果,妥善地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的全过程的总称。

1.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作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作用大致可以总结为:一是通过风险分析,可加深对项目的认识和理解,澄清各方案的利弊,了解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以便减少或分散风险;二是通过风险分析,有利于抓住机会,利用机会,转危为机,化被动为主动;三是能够将处理风险后果的各种方式更灵活地组合起来,使应急计划更有针对性;四是通过深入了解情况,可以使决策更有把握,更有利项目目标的实现;五是通过风险管理,能有效子积累风险管理的资料和数据,以便改进将来的项目管理。

2、基础设施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基础设施工程,一般都有着工程体量很大、管理要求很高、技术难度很高、工期要求很紧的特点。在施工过程的某一环节,稍有松懈,就可能导致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其风险主要有:

2.1 投标报价风险。投标是取得工程承包权的重要途径,但不能中标时,投标过程发生的费用是无法得到补偿的。报价过高,面临着不能中标的风险;报价过低,则又面临着利润低,甚至亏本的风险。

2.2 合同缺陷风险。由于基施工程合同包含的内容庞杂,合同内容存在缺陷是很正常的。如对自然条件的描述不具体、项目建设内容不充分、合同文件之间不一致、合同用语不准确、合同内容不全面等等。

2.3 施工技术风险。如对一些跨度广、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的重大基施项目,总承包单位如果不掌握全面的地理人文资料和关键节点的新技术,施工中技术不能有效指导生产,就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

2.4 合同管理风险。合同是静态的,施工是动态的,特别是基施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和合同描述总是有很大差别的。如何化危为机,也是一种很大的风险。

2.5 资源配置风险。劳动力、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等资源的合理组织,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必须条件,若资源配置不当,就存在着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

2.6 管理决策风险。在管理模式上,对大型基施工程若采用联营和挂靠模式,放弃监督管理,就很可能导致工程失败,招致连带责任。

2.7 成本管理风险。如:报价过低或费用估算失误、工程规模过大和内容过于复杂、技术难度大、当地基础设施落后、劳务队伍管理失控、材料涨价或供货延误等。成本管理一旦失控,常会给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8 合同责任风险。一是违约,即不能执行承包合同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二是故意或无意侵权,施工管理不力或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等;三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严重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发生。

3、积极应对风险,顺利完成项目目标

3.1 认真开展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首先要对施工中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并按风险的大小或轻重缓急,将风险事件列成清单,有机分解到各个管理部门和管理岗位。特别是在工程款支付情况、施工图纸确认、征地拆迁、工程量变更、分供商选择、施工设备采购、施工质量安全、施工技术、市场环境等方面都应有明确的清单。

3.2 全面做好风险评估。风险识别仅是从定性角度去了解和识别风险,要进一步把握风险,有待于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即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

3.2.1 风险估计重在概率。风险估计的内容包括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可能发生的损失。一般而言,风险事件的概率分布应由历史资料确定,这样得到的即为客观概率。由于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活动独特性很强,,有些新型项目,根本就没有可利用的数据,只能根据经验和知识来预测风险事件的概率或概率分布,这即为主观概率。在特定项目上,有效运用主观概率来进行风险评估,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3.2.2 风险评价重在务实。风险评价就是对各项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顺序,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提出防止、减少、转移或消除风险的初步办法。施工单位应结合开展合同评审,深入细致地进行风险评价工作。

3.3 有效实施风险控制。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包括所有为避免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潜在损失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一般控制风险的策略和措施有:减轻、预防、转移、回避、自留和后备措施六种。

3.3.1 通过优化管理制度,切实建立风险控制机制。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的合理性是风险控制的基础。一般而言,工程风险的发生除了不可抗力之外,主要原因还在于企业制度不健全、决策不科学、执行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在基础设施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明晰有效的工作秩序,使决策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同时设立合约、法律等风险监管部门,有的放矢地开展风险控制工作。

3.3.2 通过加强合约管理,真正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工程中标后,要高度重视合同的签署和管理。特别需要重视的方面有:一是要在正式的合同文本中尽力改正或优化投标书中不合理的条款;二是对工程付款条款要仔细研究。特别是对于变更洽商工程量的支付,一定要在合同中给予明确。三是要高度重视征地拆迁条款。此项不可预见因素太多,对工程量的大小、拆迁的具体时间、拆迁的具体费用,都很难明确,因此在合同条款中就要明确建设单位的配合责任、提高征地拆迁的补尝额度等;四是严格掌控工期条款。当前大部分基础设施项目的工期,都比定额工项期提前了很多,而且对工期违约的赔偿数额定得很高,这就使许多项目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工期管理。对此,施工单位必须最大限度地在工程变更、图纸深化、赶工费用等方面为自身谋取主动。

3.3.3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和规避风险。施工企业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资本结构的优化配置,减少一切不利环节和不利因素对资本结构运营产生负面的风险和影响。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机械等在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和运作。

(1)选好用活劳务队伍。对劳务队伍的选用与管理,已成为令许多总包单位头痛的一件难事。由于基础设施项目需用的劳动力数量巨大,大的项目上高峰期可达几千人,难免会存在劳资纠纷的风险。有些项目由于劳动力管理不善,从而给项目的工期、质量以及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风险。按照施工管理的要求,施工单位中标后,在劳动力组织上,应由项目部根据工程的专业分工和工程量的大小,及时组织专业分包商、专业班组、混合班组,以满足施工的需要。一般可配置土方工程队、桥梁工程队、隧道工程队、路面工程队等。对这些作业队组的选择,一定要按规范程序,通过招标机制引进,并从合同签订、现场管理、人工费结算等环节严加控制。实践证明,目前津京地区建筑市场普遍采用的劳务实名制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基础设施领域完全可以也应该尽快采用这种模式,以有效降低和规避劳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2)加强材料的成本控制。基础设施工程上的建筑材料,使用数量庞大、品种繁多、来源不一,直接关系到建筑质量和工程成本。材料管理风险必须进行严格控制:一是要严把村料的采购关。要比照合同价和市场价,认真严格做好大中型材料的招标采购工作,切实规避市场风险和人为风险。二是要严把材料的质量关。要保证施工中所用的各种材料,在性能、规格、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要符合设计或相应规范、规定的要求,以规避返工的风险。三是要严把材料的进场关。要做到任何材料进入施工现场都要及时登记,签发材料验收单,办好入库手续;四是要严把村料的堆放关。要按照施工平面设计图的规定,有序地将各种材料存贮于料场或仓库之中。料场应保持清洁有序,满足贮存、保质要求;五是严把村料的耗用关。要建立严格的管理、领用、回收制度,防止浪费,节省成本;六是严把村料的安全关。要加强对易爆、易燃材料的管理,严格控制运输、贮存、领用等环节,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提高大型设备的利用率。基础设施工程的机械设备投入是很大的,有的达到几千万甚至一个亿以上。同时,大中型机械设备对基施工程的作用也至关重要,特别是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没有装备匹配、精良的机械设备,就无法组织工程施工。控制设备风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从成本上合理控制设备费用的投入。在购买和租赁的选择上,要根据工程的体量、工期的长短以及后续任务储备情况合理确定;二是在选用设备环节上,要优先考虑设备的性能。如果选用质次价廉的设备,施工过程中的维修、窝工风险很大,其损失要远远高于选用优良设备的投入;三是要切实提高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要在提高操作人员技能、优化施工组织、加强设备的维护和调配上考虑周全,避免设备损坏和闲置的风险。

(4)严把资金支付关。资金支付环节是企业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口,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导致资金超付,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控制资金支付风险,除要严格遵循一支笔的财务制度以外,关键还是要理顺项目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加强劳务、村料、设备等相关费用的管理,严格按合同结算和支付。特别是针对劳务的结算,过程工程量的预结必须力求准确、及时,这样才能有效化解劳务纠纷,规避劳务费用超付的风险。

(5)加强质量安全管理。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为社会建造合格的工程产品,这也是一个企业的道德底线。谁跨越了这条底线,谁就将成为社会的罪人。当前,针对基施工程不时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况,施工总承包单位还要特别加强安全治理工作,这既是防控安全风险的需要,也是遵循以人为本、构建社会和谐的题中应有之义。

3.4 果断进行风险转移。转移风险是指借用合同等手段,将风险和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第三方身上。主要形式有:

3.4.1 合理分包。分包有时能起到较好的转移风险的作用。这主要是指总包方将中标工程中的某一自身并不擅长的专项工程,再分包给具有专业施工资格的作业队伍去施工和管理。如某总包单位中标某高铁工程,其标段内有一段桥梁工程需要进行超深基坑处理。这家总包方觉得没有把握完成此项施工任务,于是通过风险分析和评价,决定将该项深基坑工程分包给业内很有名气的一家桩基队伍来施工,结果双方获得了双赢,不但规避了风险,还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3.4.2 保险与担保。保险是转移风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只要向保险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当风险事件发生后,就能获得保险公司的补偿,从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除了保险,也常用担保转移风险。在我国现行的施工管理体制中,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也正在逐步引进到基础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是一些BT和BOT项目采用比较多。

4、结束语

风险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所认同,在大中型基础设施工程管理过程中有效开展风险管理,既是施工总承包企业对自身管理的提高和升华,也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更好地发挥国家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总承包施工单位只有建立科学的动态前瞻性决策机制,合理优化资本结构,高效配置各种资源,全面加强风险控制,认真开展精细管理,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抢占先机,才能在更为广阔这的基础设施领域内开拓出一片灿烂的天地!

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