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规范网知识动态管理体系的出现是中国管理科学诞生的标志

动态管理体系的出现是中国管理科学诞生的标志

自泰罗制以来的第二个管理体系岗次动态管理体系在我国诞生,这一新型的管理体系解决了泰罗制所无法解决的诸多管理难题,在实践中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效,管理学权威机构及有关部门对其作出鉴定,《鉴定》认为,这一成果具有很强的理论原创性和实践应用价值,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岗次动态管理体系的出现,是中国管理科学诞生的标志。该项成果创建了中国的管理科学和中国的第一个企业管理体系,为创建中国管理科学和发展世界管理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管理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创建中国管理科学,填补我国在管理科学领域的空白是时代的要求

我国是拥有900多万家企业的大国,但在管理科学上却是空白,大学教科书上的管理理论完全是引进的。而且,这些管理理论多是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理论。20世纪八十年代是人类历史的大转折世界发达国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从体力劳动为主过渡到脑力劳动为主,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因此,体力劳动时代的管理理论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从管理体系上看,目前我国企业应用的管理体系是1903年诞生的泰罗制 以定额管理为基础,以经济奖罚为手段 ,这个管理体系已经陈旧过时。

当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就决定了当代的企业管理不应是工业化初期的管理,也不应是重化工时代的管理,当今的管理必须与知识经济相适应。正是因为如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泰罗制在其故乡美国遭到否定,美国管理理论界把泰罗制看成导致美国经济停滞的元凶。日本企业界也对泰罗制进行了批判。

1983年,中国管理学界泰斗袁宝华提出了 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十六字方针,发出了创建中国管理科学的号召;90年代,时任总理朱镕基在也提出要创建中国的管理科学。

创建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已成为必需解决的时代性课题。

创建中国管理科学是个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是个高难课题,需要投入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现在世界上还未诞生新的管理体系。

山东省企业经营管理学会抓住这个主要课题,组织全省的优秀专家学者和有创见的企业家,花大力气攻关,啃硬骨头,结合企业管理中的现实难题求解,逐步深入,历时20余年,调研了200多家企业,分析了国内外960多家企业例证,组织20人以上规模的研讨会100余期,全国25个省、市1000多家企业的管理者参与了研讨。从1995年以来,递次推出了三大管理法倒逼成本管理法、全过程倒逼质量管理法、主导工序横向递次控制法。特别是,2003年推出了岗次动态管理体系,这是泰罗制以来的第二个管理体系。

三法一体系都是由山东省政府领导批示在全省企业界推广的,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

二、理论创新、体系创新、方法创新中国管理科学的诞生

理论创新、体系创新管、方法创新,管理科学三大领域的原创性、集成性、立体性创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中国管理科学。

1、理论创新。

在基础原理层,创建了生命二层级假说、七五人才论、人类动力之源、无奈心理理论、不同质劳动不能通约定律、管理中的利益不对称原理、全面公平理论,形成了以七大原理为主体构架的立体性理论集

(1)生命二层级理论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了人类创造力的本源,为管理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变革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

(2)七五人才论把广大职工当成人才来看待,这与把广大员工当成工具来对待的泰罗制是截然不同的管理理念,成为不同管理体系、管理方法的出发点。

(3)无奈心理第一次揭示了广大劳动者的常态心理特征,成为揭示人类行为的一把钥匙,在心理分析上堪称是伟大的发现(专家评语)。无奈心理理论阐明了消极思想的本质,找到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根本点,为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4)竞争公理原理揭示了竞争激励是与物质激励同等层级的原动力,而且竞争激励的应用领域更宽泛,竞争公理原理拓宽了人类的动力之源。

(5)不同质的劳动不能通约定律证明了合理的分配必须是工作岗位的自由选择为前提,指出了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内部岗位流动机制。

(6)管理中的利益不对称理论证明了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是利益不对称的管理,这是管理不到位的根源,也是大企业病的根源,建立横向的、利益对称的管理是管理体系变革的必然选择。

(7)全面公平理论指出,公平是人类特有的需求,公平是个系统整体的概念,没有系统整体的公平,局部的报酬公平不可能实现。

上述七大基础原理构成了新的管理学理论基础。而且,在这七大原理之上,还有一系列的相关新的理论范畴和概念、定理,如倒逼机制、收入绩效扩缩效应、边际激励作用递增、企业内部庇护、企业边界等等,形成了新的管理学理论体系。

2、体系创新。

之所以能够建立新的管理体系,除理论上的创新之外,关键在于发现了岗位的内部层级岗次创建企业管理体系的新的支点或基石。这一发现被资深管理专家称之为发现了管理的基因。多年来,人们对管理的认识仅停留在岗位这个层级上,在千千万万人看来,岗位是一个点,但着名管理学家张庆仁研究员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发现了这个点的内部的东西,并用极强的抽象力,像钢锭拔丝一样地将这个点拔成了长轴,使之成为考核员工绩效的坐标,从而建立起新的管理体系岗次动态管理体系。

岗次动态管理体系是以横向岗次、纵向岗次、荣誉岗次为基本单元而构建的衡量岗位价值和员工绩效的三元坐标系及与之相应的企业分配体系、劳动用工制度,以竞争公理为原理,以持续的岗次竞争为机制,推动全体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是全员自主管理、全员参与管理、全员创新的管理体制,是集人事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生产经营管理三位一体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也是企业的公平体系。岗次动态管理体系是继泰罗制之后的第二个管理体系,使企业管理从体力劳动时代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

岗次动态管理体系是集成式创新,有横向岗次、纵向岗次、荣誉岗次三大板块,五大运行机制,员工绩效导向调控系统,岗位绩效动态基准线等一系列创新。

岗次动态管理体系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四大转变:

(1)现行的企管模式的转变变垂直的利益不对称的管理为横向的利益对称的管理。

(2)企业管理目标的转变变要求员工服从,执行,执行,还是执行到挖掘员工的潜能,使之成为创新型员工、专家型人才。

(3)管理手段的转变变以罚为主的管理为竞争推动为主的管理。

(4)管理主体的转变使职工由单纯的管理客体变为管理主体,实现全员管理,引发群众的首创精神。

管理科学是应用科学,岗次动态管理体系的出现,是中国管理科学诞生的标志。

3、方法创新。

在操作方法上,创建了倒逼成本管理法、全过程倒逼质量管理法、主导工序横向递次控制法三大管理方法,使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工序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一是在价格、成本理论方面实现了突破。倒逼成本管理法以市场价格为起点,倒逼成本,它的公式是价格 - 利润 = 成本,即价格成本,改变了传统的成本 + 利润 = 价格的成本价格定论。在成本控制机制方面实现了突破。倒逼成本管理法以制定具有竞争性的产品市场价格为起点,采用倒逼成本管理,把成本指标落实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使企业每一个员工都负起降低成本责任。这样使市场竞争机制成为降低成本的外在推动力,不断逼迫企业降低产品成本,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在质量管理方面实现了突破。全过程倒逼质量管理法是按照用户和市场的特定要求来确定产成品质量标准;再以产成品的质量标准要求为起点,按生产过程向在制半成品、原材料逐级倒推,制定各个工序的质量标准;上道工序必须达到下道工序的质量要求,下道工序具有检查上道工序质量的责任和质量否决权,从而构成了全过程、逆向的质量监督链和全员的质量责任体系。该管理法将传统的纵向质量管理转变为横向质量管理,将事后检查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科学的管理程序和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的落实。改变了过去企业那种以不变应万变 、千品一貌的静态质量标准来对待所有客户的传统做法。在市场上,把质量标准的决定权还给了广大用户;在生产过程中,把质量控制的权力和责任还给了企业的全体员工。

三是在工序管理与链接、管理向量上的突破。主导工序横向递次控制法是指企业由过去对各生产环节垂直的一站式直接管理,变为通过主导工序对其相关联的各工序之间实施横向的递次的间接管理,使利益非对称的管理变为利益对称的管理。是根据管理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工序链中最具关键性的工序作为主导工序,相关联工序递次为主导工序提供服务。主导工序具有使管理向下辐射和延伸的功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抓住了主导工序就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

在管理科学上,能够在三大层面上都作出重大创新,这是创纪录的。

动态管理,管理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