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招标投标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规避招标、虚假招标、资质挂靠、围标串标、拖欠工程款等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暗箱操作、收受贿赂等腐败行为更是屡禁不止,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招标体制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究其原因,这些问题无不与社会信用以及招标投标市场信用建设滞后直接相关。目前,与招标投标活动有直接和间接关联的招标人、招标代理公司、投标人、评标专家以及行政监督部门,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各种形式的信用缺失行为,这就直接影响了整个招标投标市场信用状况。
缺失信用容易导致腐败滋生,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还容易埋下质量安全事故的隐患。可见,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惩罚失信行为,鼓励守信企业,这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刻不容缓!
招标代理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招标投标市场信用建设乃至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只有内外并举、齐抓共管,方可见效。
一、解决招标投标领域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矛盾
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交易机会的减少、交易效率的降低,增加了交易成本,也是导致招标投标领域出现规避招标、虚假招标、明招暗定、围标串标、以他人名义投标、不遵守评标结果、随意变更合同、违法分包转包、行政监管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等违法和失信行为的根本原因。
二、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为社会管理、行业监管、市场环境优化、投资发展提供信息决策依据,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和行政管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的重要抓手。具体到招标投标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发挥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共享,体现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投资者收集信息的成本,降低招标投标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增加市场流动性;
二是监测角色,通过跟踪评级、评级观察以及评级展望等手段揭示招标投标领域信用风险,有效防止因信用风险诱发的工程质量和其他社会风险;
三是认证角色,通过在监管规则、工程合同中广泛依赖和使用外部评级结果识别风险特征,设定信用要求,作出招标投标决策。为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国有资金投资、国家融资等项目顺利实施和经济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三、招标投标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创造和维护公平的交易环境,使参与招标投标的各市场主体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保障,保证交易的公平、公正,重点是做好在交易活动中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
一是建立市场准入注册制度,对进入招标投标领域的市场主体和评定主体进行资质认可,推行注册信息的格式化,强调公开透明;二是强化信息披露和利益冲突防范等业务规范。
强化招标投标主体、招标投标流程及评审方法的披露,完善评审专家、评级机构回避制度和业务隔离制度,避免利益冲突,提高评级独立性;三是树立政务诚信。
政府管理部门、交易中心和评标专家在招标投标电子化平台中按照职能授权操作使用,在规定的权限和时限内完成行政许可、交易服务、独立评审等,不越位、不错位。行政监察机关在线对各方主体进行实时监察,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四是保护招标人、代理机构和投标人合法利益。
在政府投资的招标投标活动中,招标人绝大多数是政府相关部门或投融资平台公司,有必要设置相关招标条款,如是否有量身定做、设置排斥公平竞争的条款等,切断他们与投标人、代理机构、评标专家之间的非法利益链,抑制堵塞寻租空间,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