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渗漏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屋面渗漏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现象:

屋面遇遇雨出现渗漏

原因:

(1)基层不平,屋面积水。

(2)设计构造不合理。

(3)屋面基层结构变形较大、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引起防汛支开裂。

(4)细部构造封固不严,涂膜有开缝、脱落等现象。

(5)涂布方法不当,涂料成膜厚度不足,且有露胎体、皱皮等现象。

(6)使用不合格的防水涂料。

(7)双组分涂料施工时,配合比计量不正确,搅拌不充分。

预防措施:

(1)屋面基层必须做到平整、坚实、光滑、无起砂、起皮及开裂等缺陷。防水涂料在形成涂膜防水层的过程中,既是防水主体,又是胶粘剂,因此要求防水层与基层紧密相连且粘结牢固,使防水层下无串水之虞。

(2)屋面应有合理的分水和排水设计,所有檐口、檐沟、天沟、水落口等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并切实做到封口严密,排水通畅。因为涂膜防水层一般较薄,长期泡在水中,会发生粘结力降低、丧失防水性能等现象。水乳型涂料自然蒸发成膜后,如长期泡水还分出现溶胀、起鼓、涂膜脱落等质量问题。

(3)应按屋面规范中防水等级选择涂料品种与防水层的厚度,以及相适应的屋面构造与涂层结构。涂膜防水层不能像卷材那样在工厂定型生产,而应在现场通过二次加工由液态材料转变为固态材料。涂膜防水层多数采用冷作业,其施工方法和适用范围见表31-7。

(4)涂膜防水屋面宜选用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当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在预制板缝内应浇筑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灌缝的细石混凝土中宜掺微膨胀剂。

(5)天沟、檐沟、檐口、变形缝、泛水,穿透防水基层的管道或突出屋面连接处等,均应加铺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水落口周围与屋面交接处,应作密封处理,并加铺两层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涂膜伸入水落口的深度不得小于50mm。在细部构造的收头处,施工中应精心操作,并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

(6)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防水涂料。在施工前必须在现场进行抽检,并应注意保管方法与使用期限。

(7)应视防水涂料的品种及成膜方法,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并须装机遵守有关操作工艺。图31-44为水乳型或溶剂型防水涂料二布三涂施工工艺流程;图31-45为反应型防水涂料一布二涂施工工艺。

(8)防水涂膜应分层分遍涂布。待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布后一遍涂料。如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当屋面坡度小于15%时可平行于屋脊铺设;如屋面坡度大于15%时,应垂直于屋脊铺设,并由屋面最低处向上操作。胎体长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70mm。采用二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互相垂直铺设,搭接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幅宽的1/3。

(9)涂膜防水层施工时应做到厚薄均匀,表面平整。屋面转角及立面的涂层,应薄涂多遍,不得有流淌、堆积现象。如涂膜中夹铺胎体增强材料时,宜边涂边铺胎体。铺设时应将胎体材料刮平排除气泡,此时既不宜拉伸过紧,但也不得过松,能使上下涂层粘结牢固为度。另外,在施工昔应将涂料浸透胎体,覆盖完全,不得发生胎体外露现象。

(10)涂膜厚度对防水质量有直接影响,也是施工中最易出现偷工减料的环节。施工时应根据涂料的固体物含量(重量百分比)、涂料密度(g/cm3),再加适量合理损耗,即可计算出屋面单位面积上所需的涂料用量,这样才能确保施工中达到规定的设计涂膜厚度。

(11)涂层之间不能采取连续作业法,两道涂层的相隔时间与涂膜的干燥程度有关,且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春秋季应间隔10h以上,3d以内;夏季间隔5h以上,2d以内;冬季间隔15h以上,5d以内。

屋面渗漏,质量通病,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