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工业园有哪些改造与实践模式

旧工业园有哪些改造与实践模式?

1、功能转换

新时期的产业结构升级、用地功能转换是旧工业园改造的主旨。通过吸引信息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进驻,实现旧工业区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以政府为主导,规划先行,改善旧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鼓励企业与开发商进行良性的协商、配合与互动,提高大众对于工业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参与热情,对旧工业区进行科学有序的改造与更新,并通过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再利用原有旧工业空间,赋予旧工业区新的游憩、休闲、娱乐、办公、文化等功能,是使旧工业园重新焕发生命力的重要途径。总结当下常见的功能转换模式,有如下几种:

a、创意产业园模式

说到创意产业园模式,不得不提到Loft理念的发展,Loft英文原意为阁楼或高大空间的建筑。2O世纪4O年代纽约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为了逃避在市区内工作生活的限制和高昂租金,在曼哈顿的西南端,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充满创意的改造使那些旧厂房、旧仓库,使它们奇迹般的变成了颇具情趣的居室、工作室和办公室等,成为新的生活工作区典范,之后Loft模式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趋势,在中国也不例外。中国近代老工业建筑早期租金较便宜,又地处市中心,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厂房、旧仓库背后所积淀的工业文明和场地记忆,能够激发创作的灵感。加上厂房开阔宽敞的结构,可随意分隔组合,重新布局,受到艺术家等创意产业从业者的青睐。例如北京的798创意产业区,上海的8号桥创意产业园。

b、城市开放空间模式

城市开放空间是一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户外空间,从房前屋后的游戏场地到邻里公园从城市的街道广场到郊外大型度假基地,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将废弃工业厂房、工业园改造不仅能扩大城市开放空间,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同时也能极大地改善城市环境的面貌,维持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

c、艺术馆、博览馆模式

艺术馆、博览馆是城市文化的聚焦点,而废旧的工业园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将其改造成博览馆和艺术馆,不仅能保留工业园的物质、精神文明上的价值,同时也能传承城市的文化。

此外,将厂房建筑改造成复式单身公寓和城市廉租房也是日益突出的城市住宅问题的一种低碳解决方式。将废旧的工业园变成旅游度假区是在工业主题旅游中新兴的研究方向,虽然还未成规模,设计经验相对匮乏,但值得设计师们不断的进行摸索和实践。

2、生态恢复

城市中的旧工业区不但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它们如同城市肌体上的疮疤一样阻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与再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诸多规模不同、形式各异的以环境再生、生态恢复为主旨的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项目。引入生态理念,指导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通过生态技术对已废弃污染的旧工业用地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系统的景观规划和园林设计对昔日荒凉的旧工业区进行绿化,对被污染的滨水地带进行治理,建立有效的有害气体及灰尘回收装置,控制大气污染、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彻底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恢复原有的自然风貌,尽可能避免大量拆除荒废的工业设施,保护环境,减少能耗,节约资金,并为未来发展留下无限可能,使生态恢复成为改变旧工业区面貌的主要手段,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3、历史保护

改造应做到保护与创意相结合,沿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旧工业区改造并不是把一切都推倒重来,应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保留有价值和有文化特征的东西,处理好更新、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具体可采用调整用地、整治环境、置换功能和保护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重塑空间环境形态等措施,使之在形成全新的、符合当代使用功能和景观生态要求的一流环境的前提下,又有清晰可见的地段历史发展踪迹和见证物。同时城市化建设也应对城市景观设计和形象设计加以重视,注重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的品味。随着时代的发展,重新审视旧工业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并进行保护性改造与更新成为兼顾城市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的积极模式。这种模式通常采用对有历史价值的旧工业区进行旅游开发等方式,重新诠释工业文明的魅力,体现工业革命对历史以及现代生活的深刻影响。

旧工业园,改造,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