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公路桥梁;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某公路大桥工程项目线路全长42km,沿河路段桥梁全长1300mm,重点建设内容包含30m预应力现浇箱梁南引桥、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北引桥、98m+270m悬索桥,墩台基础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含多种桩径控制标准,即1.0、1.25、1.5、1.8、2.2、2.5m。以旋挖钻为主要施工设备,组织钻孔桩的施工作业,泥浆护壁,并灌注水下混凝土,构成完整、稳定的桩体结构。
2施工准备
以设计图纸为准,布设基线控制网,测定桩位。全面清理施工现场的杂物,针对软土采取换填措施,并适度夯实,以提高钻孔桩施工现场的平整性、稳定性。针对钻孔场地陡坡的情况,应将其挖成平坡,再进行下一步施工,根据施工物资的运输需求,修筑施工便道。
3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技术分析
3.1埋设护筒
钻孔前应将孔口护筒埋设到位,要求该装置的内径大于钻头的直径,应大于40cm;相较施工水位或施工现场的地下水位,到位后的护筒顶面宜高出2m。(1)在旱地或浅水段埋设护筒时,需针对性考虑现场地层条件,黏性土、砂类土的护筒埋设深度分别需达到1m以上、2m以上。(2)若现场为松软状的表层土,考虑护筒的稳定性要求,应确保其埋置在坚硬密实土层中的深度达到0.5m。(3)在岸滩上组织护筒的埋设作业时,重点处理区域为护筒四周,向该处回填适量黏土,分层夯实到位,避免护筒出现失稳等情况。(4)精准控制护筒顶面中心位置,相较设计桩位,两者产生偏差不宜超过5cm,垂直度偏差不可超过1%。
3.2钻机就位及钻孔
(1)综合考虑钻机性能、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以合理的方式安排钻机就位,底架呈水平状态,不可出现局部沉陷、偏位等问题。钻头中心与孔位中心重合,两者偏差应不超过2cm。待钻架安装到位且起吊系统配置工作完成后,吊起钻头,缓慢向下放置护筒。(2)各地质层的特性存在差异,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地层特性合理调整作业方法,如钻头类型、钻进压力、泥浆比重等。(3)钻孔工作量较大,各班组在交接班时应加强沟通,相互交流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钻孔期间,检测数据并完整记录,以作为质量分析的依据。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遇地层变化的区域时,随即捞取样渣,经分析后,判断其地质特性[1]。(4)钻孔作业具有扰动性,钻孔时详细观察主机及支脚所在处地面的实际情况,若存在沉降或其他异常状况,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待钻进至指定深度后,对孔深、孔位、孔径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误。(5)钻孔时若发生钻杆跳动、机架晃动等情况,需随即暂停钻进作业。随着钻进施工进程的持续推进,待进尺深度满足要求后,应在原地正向空转数圈,清理螺杆上的积土,经此操作后再停止旋转,缓慢向上提升钻杆。待钻杆完全被提出钻孔后,随即使用合适尺寸的铁板或其他具有稳定性的材料覆盖钻孔,隔绝外部环境,避免因杂物进入其中导致钻孔堵塞。
3.3钻孔要求
钻孔施工过程中,钻头与钻杆应维持稳定状态,其与护筒中心的偏差不宜超过5cm。以前期测量放样结果为准,精准控制开孔的孔位,确保成型的孔壁具有顺直、稳定的特点。相比护筒底脚,孔内水位需在其0.5m以上,或满足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1.5~2.0m的要求。钻孔过程中,在冲击钻进取渣和停钻时,需随即向孔内补充适量的水分,或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泥浆,以便维持孔内水头高度的稳定性。
3.4第一次清孔
钻孔工作落实到位后,使用检孔器检孔,确保孔径、孔深等指标均满足要求。第一次清孔应将孔内的泥浆完全抽出,沉渣厚度小于20mm,泥浆的含砂率小于2%,比重不超过1.1,黏度17~20Pas[2]。
3.5钢筋笼的制作安装
(1)提前在指定加工厂制作钢筋笼,主筋间采取焊接措施,相邻接头断面的间距至少达到1.5m,各断面接头数量不超过50%。待节段钢筋笼加工成型后,分别进行编号,分类将其堆放到位。加强对钢筋笼的防护,每2m设置衬垫,避免钢筋笼直接与地面接触(两者距离保持在5cm)。加盖防雨布,避免在雨水等外部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出现钢筋笼锈蚀等质量问题。(2)以图纸要求为准,有序布设声测管,经焊接后将声测管与钢筋笼的主筋稳定连接。混凝土灌注施工后,管道仍需保持通畅的状态,为了达到该效果,施工期间应采取管口防护措施,即管口宜高出桩顶100mm以上,避免杂物落入其中。待检测管安装到位后,向内部注水,使用钢板稳固密封上、下端口,避免泥浆或其他杂物进入管内。(3)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是一项精细化较高的工作,需根据要求合理选用质量达标的材料,由专业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加工,逐节制作质量达标的钢筋笼。钢筋笼主筋与加强箍筋需稳定焊接于一体,制作成型后,应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满足要求后,利用平板车将成型的钢筋笼转运至指定施工桩位处,并利用汽车吊将其吊装到位。在钢筋笼吊装后,要求其平面位置偏差不超过10cm,底面高程偏差不超过10cm。经前述施工后,在钢筋笼外侧对称布设垫块,利用该结构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4)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易出现钢筋骨架上浮的情况,为避免此问题,提前在钢筋笼上端布设吊环或稳定安装固定杆,以维持钢筋笼的稳定性。随着混凝土灌注施工进程的推进,待其顶面距钢筋笼底部约1m时,在原灌注方式的基础上适当降低速度,做到缓慢灌注。随着混凝土灌注量的增加,其上升至距离钢筋笼底口4m以上的位置时,可提升导管,待管底口高于骨架底口2m以上,可恢复至正常的灌注速度,完成剩余的灌注作业[3]。
3.6导管安装
导管选用Ф30mm钢导管,在使用前组织质量检验,要求其内壁具有光滑、圆顺的特点,接口具有严密性。为了全面保证导管的质量,在使用前应进行试拼,并组织试验,以判断导管的水密性、承压型、接头的抗拉性能,若无误则进行有序编号,以便后续安装使用。导管安装到位后,检测轴线偏差,要求不超过孔深的0.5%且最大不可超过10cm。导管长度的控制无明确的要求,具体可根据孔深、工作平台高度。在导管接头法兰处增设锥形活套,可选用具有可靠性、灵活性的螺旋丝扣型接头,并适配防松装置。导管所处位置以钻孔中央为宜,先组织升降试验,若无误则进入混凝土浇筑施工环节。根据导管被混凝土填充后的重量和摩阻力,适当调整导管吊装升降设备的运行参数,使其性能与实际环境相适应,且留有安全储备,避免出现异常状况。混凝土浇筑施工使用到支架装置,以型钢为原材料制作形成,用于支撑悬吊导管,在其上部放置混凝土漏斗。待导管安装到位后,要求其底部与孔底的距离应为250~400mm。
3.7二次清孔及灌注水下混凝土
第一次清孔后,并未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在此期间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再次出现孔内杂物堆积现象,需组织二次清孔作业,使孔内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首批混凝土灌注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数量,要求其可满足导管的特定埋深要求。浇筑施工期间,导管的提升和下降均应遵循缓慢的原则。混凝土灌注施工全流程中,导管埋深以2~6m为宜,合理协调作业内容,缩短拆除导管的间断时间,每根桩的浇筑时间应控制在8h以内。(1)导管接头处需具有严密性,避免发生漏水的情况,导管稳定在孔中央,进行升降试验,再根据试验结果合理灌注混凝土。安装时应严格控制导管的长度,灌注过程中适时拆除导管,并及时做好记录。(2)根据配合比拌制混凝土,出厂后及时运至现场,加强对坍落度、和易性的检查,不达标的材料均不可投入实际施工中。(3)混凝土浇筑作业应具有连续性,根据现场施工需求由拌和站及时生产混凝土,装车后由车辆按照既定的路线高效运输至现场,车辆行驶应保持匀速的状态,为现场提供充足的混凝土,避免出现停机等料的现象。(4)混凝土灌注施工量较大,所需时间较长,为了避免混凝土在未使用前便凝结,可掺入适量的缓凝剂,有效延迟凝结时间。(5)混凝土灌注期间,应加强对混凝土顶面标高的检查,根据检查数据推算导管的埋深,及时拆除特定长度的导管,全过程中导管埋深应稳定在2~6m。在灌注首批混凝土时,要求导管下口距桩底20~40cm。在灌注期间,应适当增加混凝土压力,以保证密实性;以设计桩顶高程为参照基准,混凝土浇筑的终止高度应超过该值1m。(6)若孔内有浆液溢出,应将该部分引流至相邻护筒内,以免因流向外界造成环境污染。实际桩顶标高可略高于设计值1.0m,待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及时清理多余部分,保证桩身的完整性。(7)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堵塞声测管的上端,桩检工作结束后,对声测管做密封处理。利用水泥砂浆灌满,使其具有足够的密实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桥梁的大直径钻孔桩施工中,通过科学施工技术的应用,可提高桩基的施工质量,为桥梁施工创设良好的条件,以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在后续的类似工程中,有关施工人员应优化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充分发挥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