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规范网知识矿业公司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矿业公司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关键词: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山生产;生态环境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越来越高。长期以来,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缺乏有效治理,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1]。莱芜钢铁集团鲁南矿业有限公司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及时查找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中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法,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努力建设良好的矿山地质生态环境。

1矿山基本情况

鲁南矿业有限公司上河矿区位于山东省沂源县境内,东南部小部分位于沂水县境内,行政区划归沂源县东里镇及沂水县泉庄乡管辖,地处沂蒙山区腹地。西北距沂源县城50km,东南距沂水县城45km,距莱钢集团公司公路75km,济青高速公路南线经过矿区西南部。上河矿区内目前已形成一个较大采坑,上河采场设计开采范围43-57线间,露天开采底标高+100米。矿带走向317o,倾向南西,倾角40-65o。矿山开采多年,雨季多次遭遇暴雨,开采区内排水条件良好,降水自然排泄与下渗,采坑内无积水情况。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与目标

2.1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

坚持依法保护的原则;贯彻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坚持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采、选矿技术原则;坚持谁开采,谁保护的原则。

2.2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

通过开展保护与治理工作,恢复维修车间的土地功能,恢复矿山生态植被,按照设计进行开采,确保矿区其他地段土地功能的正常利用。达到保护和恢复矿区自然生态环境,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最终目标。

3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3.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

上河矿区在开采过程中正常掘进爆破采用微差爆破,最终边坡爆破采用控制爆破,防止因爆破振动对边坡造成破坏。安全平台及清扫平台应按要求留设。为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在采场上部设置截水沟,防止雨水流入矿区冲刷边坡及影响正常生产,降低边坡岩石风化程度,防止不安全因素的产生,设计终了边坡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对有隐患的边坡要及时采取加固措施,设置专职安全人员进行监督治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设计生产,生产中设置专职安全人员进行边坡监测治理。在矿山闭坑以后,针对遗留下来的台阶、边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爆破的形式,削坡卸荷,减少台阶的高度,不留陡坡,消除隐患。矿区生产结束后,土地复垦、绿化等严格按照《土地复垦条例》[2]相关要求进行。

3.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3.2.1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监测点的布设应具有代表性,重点突出,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佳的监测效果。

3.2.2地下水监测

(1)地下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及数量。根据矿山生产可能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结合防治目标、措施、监测点布设原则,确定地下水监测的对象为矿坑水与周边村庄水井,监测点设立在采坑两端各1个、沂河北岸1个和韩旺村供水井1个,监测的内容为水质、水量、水位。(2)监测内容。定期测量观测点水位、水质、水量,采集水样送有检测资质的实验室分析。简分析的项目为K+、Na+、Ca2+、Mg2+、NH4+、CI-、SO42-、HCO3-、CO3-、NO3-和总硬度、永久硬度、耗氧量、矿化度、PH值等;全分析在简分析测试项目的基础上,增加Mn、Hg、Cd、As、Pb、Cu、Zn、Cr等。(3)监测频率。生产期内地下水水质简分析频率为每月1次,全分析频率为每年枯水期、丰水期各一次;水量、水位观测频率不低于每月1次。(4)技术要求。根据矿区附近民井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观测方法,并注意测量方法的连续性。地下水监测的方法和精度满足《地下水监测规范》[3]的要求。

4效益分析

4.1社会及环境效益评价

通过保护与治理方案,可以有效遏制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确保矿山持续、正常生产。矿区及周围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今后治理同类矿山提供了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4.2经济效益评价

对改造后的土地,恢复土地功能,不仅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5结语

鲁南矿业有限公司上河矿区通过实施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工程,无论是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只有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才不会因为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破坏生态环境,矿山周围人们的人居环境才能得到保障。

矿业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环境治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