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关于混凝土热点技术的问题解答

(1)絮凝剂对混凝土有那些危害?如何避免?

答:如果供应给你的骨料里面残有过多絮凝剂,应该是供应厂家生产过程不规范或是不负责任的结果,对于骨料产品中含有过量的絮凝剂属于不合格品。原因是絮凝剂应该是沉淀污水即洗骨料后的污水用的一种材料,规范的生产是不会混进到骨料中的。由于价格等原因不同的絮凝剂有不一样的状态,作为厂家应该告知使用的是阴离子型还是阳离子型或飞非离子型。有的应避免使用,一般这些材料与水混合后会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质,从而会影响流动度甚至对强度也有所降低的影响,这些都应该降低掺量使用。对于骨料里残存过量的要在配合比对应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提高水泥用量和提高外加剂的适应性以及掺量。一般絮凝剂与水混合后偏碱性或碱性,所以对聚羧酸外加剂影响会大些。

由于受区域性影响,骨料的某些性质是不一样的,如我国泥粉由西北向东南呈碱性向酸性过度,且还有电泳效应,这样任何一种对应的处理用的材料基本是单一的,不存在万能的调节剂,况且使用掩盖式方法处理问题不是技术人员的正确选择,因为混凝土拌合物虽然重要,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硬化后的问题,有可能还会带来后患。水泥基混凝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结构性的材料,所以保证拌合物的稳定性是第一位的,加强使用过程中的原材料的复试和拌合物的试拌是质量控制制体系的关键,适应与不适应,稳定与不稳定都是使用者的责任,因为混凝土的生产质量也是建筑结构质量终身负责的一方。也就是说一旦结构出现了问题,不会有任何一个材料提供者为你去承担责任的。

(2)目前混凝土质量目前是生产掌握在操作员手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让操作员贯彻执行技术负责人的技术思想

答:作为搅拌站生产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第一责任人就是搅拌机操作员,这个岗位的人员应该监督检查控制每一盘的混凝土拌合物状态,一般讲各种材料计量都可以做到相对的准确,只有水会因材料的含水一直处于不稳定和不确定状态,造成拌合物的质量稳定差,虽然也有在生产过程中对材料含水的检测,但针对每一盘或每一盘中的材料的含水都不是定值(发达国家是在线检测含水的传感器来控制),一般可以给操作员一定的权限,可以根据拌合物的状态对含水数据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整,采取下一盘对前一盘负责,最后一盘对整车负责的方法。关于对拌合物的判断有一个出机后观察状态的观察板,效果还是不错的。混凝土质量是全员负责,而不仅是技术的单一责任。

(3)混凝土到工地现场坍落度合适,但泵损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混凝土拌合物在输送过程中会因拌合物的质量状态(包括材料性质和比例、和易性等)、设备功率的大小、一次输送距离的长短、环境天气因素以及管道的严密性等因素会出现泵损现象。泵损主要体现在拌合物出泵时的流动性明显降低,甚至会失去流动性。一般会与以下因素有关系:胶凝材料在有压力的前提下加速水化消耗水;吸水率偏大的骨料在有压力的前提下,进入开口孔或是裂隙的水分增加,甚至会有部分外加剂的颗粒被压入而降低其发挥作用;由于骨料的粒形呈多边状或长径比偏大,造成拌合物在泵管里流动时的颗粒间的摩擦力和与管壁接触的摩擦阻力增大;泵送外加剂中的含气质量不稳定,受到压力的变化使其气泡的稳定性出现问题甚至会压破,明显降低润滑性而粘滞;再有就是由于拌合物一次输送距离很长(折算长度)与管壁的摩擦过多而出现拌合物温度增高的问题,更会加速以上多因素的效果,所以泵送是一个综合因素所出现的问题。具体如何解决需要对号入座注意或解决。

(4)出机状态正常,到工地上离析的主要原因是砂石料的原因,还是外加剂的主要原因?现场解决的方案?

答:由于混凝土生产用配合比的使用,一定是在试验条件下所有的指标都可以满足预先设计的要求后,并具有一定保证系数前提下才去使用的。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拌合物离析的现象一定是所使用的材料的性质或参数发生了变化,按照生产技术质量管理要求规定,各种原材料在使用前一定先进行主要参数的复试,并以此修正生产配合比,即先试后用,以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具有合格的连续性。一般讲拌合物的离析主要与水和外加剂的关系多些。而这两者所出现的离析状态有所不同,水多浆体多两者是稀释状;而外加剂的主要功能是对水泥水化的絮状物具有分开的作用,呈水泥浆体分离的现象。还有由于骨料级配不合理所出现的离析现象,这种离析在拌合物的流动状态下不容易准确的判断,只有拌合物静止后才能看到其缺陷。

(5)请教智慧化解决方案在试验室配合比设计环节的趋势和前景?

答:任何一个配合比值的比例一定是以使用的材料的实时性质参数为基准的,当材料复试的参数数据发生变化或是波动时,必须要有对应的调整,一般讲,不会有仅能通过计算就可以的合适的配合比,何况我国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始终存在着不稳定性。智慧是指思想思考等以人为主要基能的过程,所以主要应该体现在管理上,而这个管理并非仅是名词的说说而已。配合比的计算机管理,输入数据可以自动给出配合比数值,但是需要大量数据库的基础支持。更重要的还是材料供应过程的诚信与相对的稳定性的保证。任何一个配合比的设计或是发出使用并不难,难的是拌合物提供过程的稳定性(还是受材料的制约),所以调整配合比才是关键,也是保证,这也是主管部门检查能溯源的关键依据。

(6)高标号混凝土有时后期不增长,配合比和所用原材料都没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混凝土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的性质参数指标都是相对数据,不会有实际含义的一致性。如果所使用的材料在进场复试环节中没有出现与标准不一样的结果和使用过程有较大的变化时,以上所说值得商榷。另混凝土的强度变化,除了和材料的基本参数有关系外,还与实时成型时的振捣密实性有关系,也和后面的各个阶段的养护温湿度有关系,如果前面所说都是在控制范围之内,那后期的强度发展是一定的,只是发展的比例有差别而已。试块试验破型过程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破坏后的形态是否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往往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环节,尤其是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块,因脆性的增加而更加要求破型试验的规范性。曾经有一个多强度等级的试块因先拆模后编号,造成了试块的混乱而出现了前高后低的现象。

混凝土技术,混凝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