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
一般取0,当结构分析所得的WZQ.OUT文件中[地震作用最大方向]15度时,宜将其角度输入做补充验算。
2、混凝土容重(kN/m3)
一般情况下,钢砼容重为25.0kN/m3。当考虑构件表面抹面重量时,建议框架取27 kN/m3,剪力墙取28 kN/m3。
3、钢材容重(kN/m3)
一般78.0 kN/m3。若要考虑构件表面装修层重量时,可适当放大!
4、裙房层数
无则填0。裙房层数应包括地下室层数。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如可将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框架柱(含剪力墙端柱)箍筋全高加密,适当提高纵筋配筋率,予以构造加强。
5、转换层所在层号
有则指明,无则填0。转换层所在的层号不管是否有地下室应从下往上数层数,地下室信息由地下室层数参数自动识别。当结构设有转换层时,即存在竖向不规则。故转换层内力由程序根据《抗规》3.4.3条、《高规》4.3.12条进行调整。
《抗规》(GB50010-2010)3.4.3
3.4.3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平面、竖向不规则性,应按下列要求划分:
1 混凝土房屋、钢结构房屋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存在表3.4.3-1所列举的某项平面不规则类型或表3.4.3-2所列举的某项竖向不规则类型以及类似的不规则类型,应属于不规则的建筑。
2 砌体房屋、单层工业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大跨屋盖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性的划分,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
3 当存在多项不规则或某项不规则超过规定的参考指标较多时,应属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高规》(JGJ3-2010)4.3.12
7、地下室层数
该参数是为导算风荷载和自动形成嵌固约束信息服务的。因为地下室无风荷载作用。无地下室时填0。
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一般工程取2.0,框支剪力墙取1.5或1.0。
9、墙元侧向节点信息(内部节点or出口节点)
一般工程宜选择[内部节点],见《SATWE用户手册》。[出口节点]精度高于[内部节点],但非常耗时。剪力墙少时取[出口节点],剪力墙多时取[内部节点]。
10、墙梁转框架梁的控制跨高比(0为不转)
PKPM中,连梁的输入可以按洞口和普通梁两种方式,但是按《高规》的规定,当连梁跨高比大于5时,宜按框架梁设计,这就要求设计者需要判断是否可以按普通梁输入,加大建模的工作量。而增加这一选项,即所有连梁都以洞口方式形成,设计者指定参数以决定哪些连梁转为框架梁。同一工程分别按0和5计算,结构的周期、内力、位移、剪重比会有所不同。
11、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是or否)
计算位移比、层刚度比、周期比时就选[是],并应在设计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楼板平面内的整体刚度(《高规》5.1.5条)。计算构件内力与配筋时选[否]。选中该项后,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定义的弹性楼板将不起作用。在局部错层中,应选中此项。注:局部错层一般指错层高差在0.5mm以内的错层。
《高规》(JGJ3-2010)5.1.5
5.1.5 进行高层建筑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可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楼板平面内的整体刚度。当楼板可能产生较明显的面内变形时,计算时应考虑楼板的面内变形或对采用楼板面内无限刚性假定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17、结构材料信息
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砼结构有关规范计算地震力和风荷载
钢与砼混合结构:目前没有专门的规范,可参照相应的规范执行
有填充墙钢结构:按钢结构有关规范计算地震力和风荷载
无填充墙钢结构:按钢结构有关规范计算地震力和风荷载
砌体结构:按砼结构有关规范计算地震力和风荷载,并对砌块墙进行抗震验算
选取不同的结构材料,对计算结果会有所影响
18、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复杂高层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异型柱框架结构、异型柱框剪结构、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砌体结构和底框结构。
19、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这是竖向力计算控制参数,其含义如下:
不计算恒活荷载:不计算竖向力
一次性加载:按一次加荷方式计算竖向力,用于多层;
模拟施工加载1: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本层加载对上部结构没有影响,总刚矩阵由构件单刚形成,程序默认算法。用于多高层。
模拟施工加载2:按模拟施工加荷方式计算竖向力,同时在分析过程中将竖向构件(柱、墙)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以削弱竖向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这样做将使得柱和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接近手算结果,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模拟施工加载3: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高层首选。
一般计算选取模拟施工加载1
20、风荷载计算信息
这是风荷载计算控制参数,其含义如下:
不计算风荷载:即不计算风荷载;
计算风荷载:计算X,Y两个风向的风荷载。
21、地震作用计算信息
这是地震作用计算控制参数,其含义如下:
不计算地震作用:即不算地震作用;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
计算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X,Y和Z三个方向的地震作用;
一般情况只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按《高规》(JGJ3-2002)3.3.2,8度、9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22、结构所在地区
可能会根据所选地区相关规范控制,目前有全国、上海和广东三个选项。
全国:由国家和建设部颁布的结构设计规范及规程。
另有,上海、广东、89规范全国、89规范上海和95鉴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