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送回风口距离太近导致气流短路效果差
某办公室安装风机盘管,反应效果差,但机组经常停机,检查发现 送、回风口采用了同样尺寸的散流器, 且送、回风口间距只有 1 米(见下图), 有一半的送风量直接吸入回风口,造成气流短路。后在送风口的散流器顶部,加一块盲板,使其在回风口一侧无送风气流, 最终解决短路问题。
送回风口设置不合理常导致送风直接送入回风口,设计安装时要根据风口的类型确定合理的送回风口间距,避免出现出回风气流短路。
二、内机安装位置不当导致气流短路效果差
一用户卧室安装 GR-36DW 风管机,反映效果差,现场检查发现卧室为长方形,但内机安装在房间长边靠角上,风口为单层摆叶风口,冷热空气根本吹不到床上见下图,当 A 点温度达到 20 度时, B 点温度却还高达 28 度,后将空调内机移动到长边中间位置上,用户未再投诉。
内机安装位置应使送风能达到各个空调区域,使空调区域空气能形成有效循环,设计时要与送风口、风回口类型、位置进行配合,通过调节风口摆叶或风口位置来改变气流方向达到有效循环。
三、未装回风箱导致气流断路效果差
上海某仪表公司办公楼,使用风机盘管,客户反映效果不好,检查发现办公室层高为 4.5 米,吊顶高 3,但机组全部未装回风箱,机组全部回吊顶内的风,导致效果差,后增加回风箱后,效果良好。
为保证空调效果, 风机盘管及空气处理机组必须安装回风箱,否则造成气流循环断路,影响机组效果。
四、送回风不在同一空调区域导致气流断路效果差
某 KTV 安装 120 风管机,反应包房效果差,检查发现 1 台 GR-120DW 机组采用圆形软风管拖 3 个包房,内机安装在走道中,回风口也在走道中未接到各个包房当中,而走道内无空调气温偏高,包房内气流得不到有效的循环导致效果差,后将回风管拉到各个包房,效果明显改善。
送回风一定要设在同一空调区域, 对于隔间多区域不宜采用集中回风,否则各独立空间空气无法形成有效对流,影响空调效果。
五、风口形式设计不当导致热风吹不下来
天津某自行车厂办公楼,反映冬天制热效果不好,检查发现办公室使用数码多联机,办公室吊顶层高达.8 米,但出风口为方形散流器, 形成贴附气流,热风在上,室内温度层化严重,吊顶下温度己在 24℃ ,但人流区只有 12~13℃ ,后将散流器改为双层百叶送风口,人流区气温也达 20℃ 。
在室内吊顶高于 2.8 米时, 如需考虑冬天制热,内机不宜选用天花机形式,送风口不能采用散流器。
六、送回风形式选择不当导致热风吹不下来
某公安局 110 接警大厅,反映冬天空调效果差,检查发现大厅高为 10 米,采用上送上回形式, 冬季热风下不来,人流区只有 10℃ ,而吊顶下可达 25℃ 。后将回风口移至地面,人流区温度达到 19℃ 。
送回风形式设计一定要使空调区域空气能得到有效的循环,对于大跨度、高空间场所,应采用上送下回、中送下回的气流组织形式,风口类型根据送回风形式进行选择。
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特点及适宜场所见下表:
各类风口形式、特点及适宜场所见下表:
七、机组静压选择不当导致效果差
宁波某家私商场设诉空调效果差,检查发现全部安装为空气处理机组,风管长度为 35 米, 15 个风口,距离机组较远的 6 个风口基本无风,后核实机组静压才 80Pa 明显偏小, 将静压调到 150Pa 出风正常。
机组静压选择应根据风系统阻力进行, 风管阻力简略计算方法如下:
机组机外静压 Ps = R L (1+K) = R (L+Le)
式中:
R - 风管的单位沿程摩擦阻力, Pa/m;
L - 到最远送风口的送风管加上最远回风口回风管的距离合计, m;
K局部阻力和沿程摩擦阻力的比值;
Le 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
推荐的风管压力损失分配(按局部阻力与摩擦阻力之比)
送回风管压力损失率%
缩伸软管摩擦阻力表
镀锌板风管摩擦阻力表
八、风道阻力不一导致风量不平衡效果差
景德镇某棋牌室,反映空调效果不好,检查发现现场为一台 120DW/D 风管机通过出风静压箱接 4 个风口,风管采用保温软管, 但长短不一,短的才 1 米,长的达到 6 米,短风管支路风速过高,而长风管支路则基本上无风。后调整机组位置,使各支管长在 3 米左右,效果良好。
风管设计时应考虑各支管的阻力平衡,否则易造成各支管风量不一,可通过支管增加调节阀、 调节风口,风管变径, 调整主机位置等措施达到风量平衡。
九、风管保温不当导致空调漏水
合肥某工程,机组安装完调试,出现漏水,检查发现风系统保温层太薄,风管表面凝露,后再加贴一层保温材料后漏水消失。
风管必须进行保温处理,否则将导致冷量损失及凝露漏水,风管保温材料一般有橡胶板材和玻璃棉板材两种, 风管保温材料为玻璃棉时厚度为 30-40mm,为橡塑材料时厚度为 16-20mm。
风管保温时不允许形成冷桥,建议在支吊架上安装防腐垫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