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严格把关施工管理
《指南》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把关施工管理的各项环节,认真确保施工过程满足以下要求。
(1)不得违法分包、转包工程。
(2)项目经理资格符合要求,并到岗履职。
(3)设置项目质量管理机构,配备质量管理人员。
(4)编制并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5)编制并实施施工方案。
(6)按规定进行技术交底。
(7)配备齐全该项目涉及到的设计图集、施工规范及相关标准。
(8)由建设单位委托见证取样检测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等,未经监理单位见证取样并经检验合格的,不得擅自使用。
(9)按规定由施工单位负责进行进场检验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应报监理单位审查,未经监理单位审查合格的不得擅自使用。
(10)严格按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文件。
(11)严格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12)做好各类施工记录,实时记录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13)按规定做好隐蔽工程质量检查和记录。
(14)按规定做好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报验工作。
(15)按规定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做好记录。
(16)实施样板引路制度,设置实体样板和工序样板。
(17)按规定处置不合格试验报告。
第二层:用信息化配合标准化
《指南》要求,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按照施工质量样板化、技术交底可视化、操作 过程规范化的要求,对涉及主体结构实体质量的关键工序做法以及管理要求进行相应规定。
为实现当前行业的标准化管理,有效收集各类施工信息十分重要。为确保实现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必须做到好以下工作:材料设备进场管理、样板示范、施工工序控制、成品保护、 质量隐患排查、缺陷整改处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等。 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数据的有效支撑。何以见得?《指南》要求应做好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质量管理信息化是以管理活动流程化、管理流程表单化、流程表单信息化、信息管理集成化为主要手段,实现质量信息的录入、归档、集成、查询、预警等功能。
(2)推广 BIM 技术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 BIM 技术实时显示未施工构件或部位的工艺工法、质量控制点、控制参数,已施工构件或部位的检验状态、质量数据、组织机构及人员等信息,实施覆盖全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
(3)推广信息技术的运用。 利用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实现重要工程材料、设备、半成品、工程实体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功能;扫描二维码即可知道结构构件的施工时间、质量控制点以及实测实量数据。 推广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利用数字化终端,实现实时在线录入、统计、集成、自动生成档案资料及报告等功能(如:材料、工序及分项工程检验验收、实测实量、甲方监理及上级对项目检查考核等),实现过程质量的实时监控。
第三层:贯彻样板先行
在项目展开施工前,通过对样板的验收和评价及时整改设计构造、选材、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不合理之处,避免展开施工时因大面积返工造成工期、品质和成本等方面的损失。同时将样板质量作为工程验收的标准和依据。
一、材料设备进场管理
1.建立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和使用前检验制度。
(1)材料设备进场时,应对其质保书、合格证、外观质量、品牌规格型号、 数量、检验情况等进行核验,并进行标识。
(2)材料设备进场后如需进场复检的,应及时按规范要求进行进场复检, 复检合格并报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3)复检不合格的,应及时退场,相关资料应齐全。
2.建立材料设备现场管理制度。
(1)材料设备进场后,管理员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2)材料设备仓库的选址应有利于材料的进出和存放,符合防火、防水、 防盗、防风、防变质的要求。
(3)进场的材料应按型号、品种分区堆放,并分别编号、标识。
(4)有防潮湿要求的材料,应采取防潮湿措施,并做好标识。
(5)有保质期要求的库存材料应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并做好标识。
(6)易损坏的材料应保护好外包装,防止损坏。
3.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禁止使用已被淘汰、被禁止使用的建材产品或施 工技术(工艺)。
4.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二、样板示范
在分项工程大面积施工前,应以现场示范操作、视频影像、图片文字、实物展示、样板间等形式直观展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做法与要求,使施工人员掌 握质量标准和具体工艺,并在施工过程中遵照实施。样板工程应符合现场实际, 以同等施工条件下可以普遍达到的为准。通过样板引路,将工程质量管理从事后 验收提前到施工前的预控和施工
过程的控制。按照标杆引路、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确保实效的要求,积极培育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对每道工序的首件工程,按设计、规范等要求,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确保符合各项要求。
2.积极推出样板工程,为后续施工提供有效的管理控制示范作用。
3.各工序的板块均以样板工程为指导,以样板采用的施工方法组织各板块施工,确保各板块施工均能达到样板要求。
4.对不符合样板施工要求的施工方法给予否定,违者按章处罚,突出样板的权威性。
5.将这一制度深入运用到每道工序中,确保整个工程均达到样板工程要求。
第四层:强化质量为本
一、施工工序控制
落实三检制度、加强过程控制、完善报验程序。
1.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程序,落实三检制度,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提高的能力。
2.应组织开展施工班组间的以工前教育、工中检查和工后讲评为主要内容的三工活动,提高质量管理的实际效果,防止质量问题重复发生。
3.质量管理强调过程控制,对于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施工工艺必须进行改进, 把质量通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4.工序完成之后,由工班长进行自检。自检合格之后,应向项目部质检员报检。项目部质检员根据本分项工程的控制要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之后携带填好的质检表格向监理工程师报检。
二、质量隐患排查及预防
1.应建立质量隐患排查及预防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2.排查内容应全面,对容易产生质量隐患的工序、部位应作为重点控制对象 进行排查。
3.对排查出的隐患应及时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才能进行后续或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现场应建立隐患警示牌,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三、缺陷整改处理
1.应建立缺陷整改处理管理制度。
2.质量缺陷的统计应完整、详细、真实。
3.应有针对性地编制质量缺陷整改技术方案,并按规定进行审批,整改过程资料应齐全,整改完成后应组织验收。对重要的关键性缺陷整改应先行进行工艺验证。
4.应由专业队伍进行缺陷整改。
四、成品保护
1.应根据成品内容和施工范围,划分责任段,落实责任制,制订详细的成品 保护措施,确保成品质量。
2.应派专人负责对成品进行保护、保管与标识。
3.成品在储存、保管过程中,如遇到外界因素或客观条件影响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成品在储存、保管期间发生损坏或不适用时,看管人员必须予以记录,并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