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通投标现象不仅使招投标工作改变了其本质和应有的积极意义,而且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首先,哄抬标价使招标人遭受投资损失,降低投资效益,延缓了建设发展速度。其次,串通投标使建筑业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竞争环境中,不能实现有效竞争,长此下去将会引起建筑业的畸形发展。再次,串通投标者为了达到串通投标,取得不法高额利润的目的,经常使用收买、贿赂,威胁甚至暴力的手段。败坏社会风气,形成社会腐败现象。
目前,串通投标已成为招投标工作中公平竞争的最大障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投标人串通投标呢?
利用行政、法律手段反串通投标
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下发文件、通知、行政检查以及行政监督、党内监督等方法制止串通投标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以法律为武器进行严励打击。
利用技术规则反串通投标
从技术上改变招投标规则,从而消除串通投标的滋生条件,是遏制串通投标比较有效、成本较低的一种方法。
首先,最接近平均标价者中标。为了遏制招标中的串通投标现象,应公开标底或者进行无标底招标,由有效投标报价计算出平均报价,将投标价与平均报价进行对比,最接近者中标。这种措施打破了原来的串通投标渠道,使串通投标者无计可施。
其次,综合评分法评标。综合评分法,即评标时综合考察投标单位的报价、管理能力、工作业绩、装备水平、人员配备、财务状况、施工组织设计等各方面因素,并按一定的规则评定打分,最后得分最高者中标。这种方法考虑全面,能有效减少了串通投标现象的发生。
探索一下资格后审如何
笔者认为资格后审法可以消除产生串通投标的条件,在开标前将投标人身份、数量及其各种信息湮没,从而切断串通投标的信息及其传递,制止串通投标的发生。取消资格预审,改为资格后审,将投标人的投标资格审查后移至开标、唱标之后进行。采用这种招标方法,潜在投标人的信息无法泄露,从而铲除了产生串通投标的第二条件。采用资格后审的方法,同时还要配套采用下列一些措施,以更有效地防止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
第一、取消投标报名制度。采用无记名方式购买招标文件,使潜在投标人的数量和身份不确定;同时不限制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数量,以保证潜在投标人具有不确定性;
第二、采用不集中潜在投标人踏勘现场、答疑等方式,在开标前避免潜在投标人有聚集的条件,以有效割断串通投标的信息传递链;
第三、招标文件的答疑改在网上进行。所有疑问均通过互联网无记名提出。招标人对所有疑问解答后,网上向所有投标人回复;
第四、投标人投标时将自己的投标书、投标保函、投标资质证明等文件全部装入投标袋,投标袋外不留任何印迹,保证投标人的信息只有在开标时才公开;
第五、建立健全网上评标制度。专家网上抽取、电话语音通知,评标室采用电磁屏蔽等硬件设施,有效切断投标人与评标专家的沟通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