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规》将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
10层以下的建筑,由竖向荷载产生的内力占主导地位,更高的建筑在水平均布荷载作用下,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占主导地位。且高层结构荷载大,内力大,梁柱截面尺寸也较大,竖向荷载中恒载所占比重较大。
高层建筑竖向承重结构类型
(1)框架结构
(2)剪力墙结构
(3)框架剪力墙结构
(4)筒体结构 (如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框筒-框架结构、多筒结构等)
(5)其他结构(如多塔结构、连体结构、带转换层结构、带加强层结构、错层结构等)
框架和剪力墙结构各自的优缺点
(1)框架结构:梁、柱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承担外荷载(竖向和水平)的作用。
优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大空间;施工简便,较经济;
缺点:抗侧刚度小,侧移大;对支座不均匀沉降敏感;
宜用于15层以下,最大适用高度70m。
(2)剪力墙结构
优点:抗侧刚度大,位移小;室内墙面平整;
缺点:平面布置不灵活;结构自重大,吸收地震能量大;施工较麻烦,造价较高。
最大适用高度150-180m。
单向板和双向板
单向板: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3
双向板: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2
2至3之间宜按双向板设计。
基础选型
(1)柱下独立基础:
适用:层数不多、土质较好的框架结构。
(2)交叉梁基础
双向为条形基础,适用:层数不多、土质一般的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
(3)片筏基础
适用:层数不多土质较弱或层数较多土质较好时用。
(4)箱形基础
适用:层数较多、土质较弱的高层建筑。
(5)桩基础
适用:地基持力层较深时采用。
(6)复合基础
适用:层数较多或土质较弱时采用。
房屋高度和高宽比限制
高度越高,建筑物所受地震反应和倾覆力矩越大,遭受破坏的可能性越大。
结构高宽比应控制在相应的范围内,保证抗侧移刚度和抗倾覆能力。
变形缝
(1)伸缩缝:减小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而设置的缝。
(2)沉降缝:避免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影响而设置的缝,缝宽t5cm。沉降缝不但上部结构要断开,基础也要断开。
(3)防震缝:避免地震附加力对结构的影响而设置的缝,缝宽按规范要求设置,基础可不设防震缝。
结构规则性判断(结构整体性能指标判断)
平面不规则类型: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
竖向不规则类型: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
结构整体性能指标判断推荐阅读《结构整体性能控制7个比值规定与调整》
恒载
结构自重=构件设计尺寸材料单位体积自重
材料容重:钢筋混凝土 25KN/m3
活荷载
教室,食堂:2.5kN/m2
宿舍:2.0kN/m2
楼梯:(1)多层住宅 2.0kN/m2 (2)其他 3.5kN/m2
屋面活荷载:不上人屋面 0.5kN/m2 上人屋面2kN/m2
风荷载
(1)风荷载作用的特点
1)与建筑物的外形相关,圆形与正多边形受到风力较小,对抗风有利;
2)与周围环境有关,如地形、地面粗糙度、距离地面高度有关。
3)风力在建筑物表面的分布很不均匀,在角区和建筑物内收的局部区域,会产生较大的风力。
4)与地震作用相比,风力作用持续时间长,其作用更接近于静力荷载。
(2)单位面积风荷载标准值
(3)基本风压
当地50年一遇,10m高度上的10min平均风压值。
(4)风荷载体型系数
1)圆形平面建筑取0.8;
2)高宽比H/B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建筑取1.3;
3)高宽比H/Bmax大于4,长宽比L/Bmax不大于1.5的矩形、取1.4。
地震
(1)震级
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2)烈度
地震时在一定地点震动的强烈程度
(3)基本烈度
该地区在今后的50年期限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是抗震设计的基本依据。
(4)三水准设防目标,两阶段设计方法
三水准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两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承载力验算。取第一水准参数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与变形并配筋;
第二阶段:弹塑性变形验算。
(5)抗震设防类别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按其重要性可分为甲、乙、丙类,无丁类。
(6)抗震等级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抗震设防分类、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高层框架结构:6度 三级;7度 二级;8度、9度 一级。
(7)抗震设防烈度及分组
查《抗规》附录,重庆主城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荷载组合系数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为1.35,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为1.2;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为1.0;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取1.4。
框架梁和连梁的刚度计算原则
楼板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形成T形或倒L形截面梁,提高了楼面梁的刚度,计算分析时可考虑楼面梁刚度乘以放大系数。中梁可乘以2倍的放大系数,边梁可乘以1.5的放大系数。
连梁相对于墙体刚度较小,而承受的弯矩剪力往往比较大,截面配筋设计困难,在抗震设计时,可考虑在不影响其承受竖向荷载的前提下,允许适当降低连梁刚度而把内力转移到墙体等其他构件上。
刚重比
结构的刚度与重力荷载之比
重力二阶效应
P-效应:由于构件自身挠曲引起的附加重力效应
P-△效应:结构在水平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产生侧移变位后,重力荷载由于该侧移而引起的附加效应。
位移限制
层间位移角: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
限值:框架1/550,剪力墙1/1000
梁截面尺寸估计
梁的截面尺寸可按下述方法估算:
轴压比
柱轴压比是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
墙肢轴压比为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剪力墙墙肢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墙肢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
分层法基本假定
(1)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小,可忽略不计;
(2)每层梁的荷载对其他各层梁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每层梁上的荷载只在该层梁及与该层梁相连的柱上分配和传递。
(3)采用分层法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时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故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应乘以0.9的修正系数,且其传递系数由1/2改为1/3。
反弯点法和D值法的区别
D值法又称为改进的反弯点法,是对柱的抗侧刚度和柱的反弯点位置进行修正后计算框架内力的一种方法。高层结构特别是考虑抗震要求有强柱弱梁的框架用D值法分析更适合。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
强柱弱梁:使梁端的塑性铰先出,尽量减少或推迟柱端塑性铰的出现。适当增加柱的配筋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强剪弱弯:在进行抗震设计中,剪力是通过弯距计算得出的。该原则的目的是防止梁、柱子在弯曲屈服之前出现剪切破坏。适当增加抵抗剪切力的钢筋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强节点弱构件:增大节点核心区的组合剪力设计值进行计算。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1)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均匀布置,数量要适当。
(2)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竖向刚度应均匀,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
(3)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跨高比不小于6的连梁连接,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3.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4)当剪力墙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时,可沿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扶壁柱或在墙内设置暗柱。
(5)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
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
(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2)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
(3)当结构计算嵌固部位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
1)一、二、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下表规定值时,以及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2)除本条第1款所列的部位外,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3)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剪力墙,宜在约束边缘构件层与构造边缘构件层之间设置1~2层过渡层。
剪力墙可不设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
框架梁、次梁、连梁的区别
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
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宜按框架梁设计。
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
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这类梁是没有抗震要求的。次梁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受拉锚固长度la,而框架梁的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次梁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一般情况下为12d,而框架梁的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次梁的箍筋没有最小直径的要求、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只需满足计算要求即可。而框架梁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对箍筋的直径和间距有不同的要求,不但要满足计算要求,还要满足构造要求。
转换结构构件
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形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转换梁亦称为框支梁。
框筒结构
由建筑外围的深梁、密排柱和楼盖构成的筒状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