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一般包括:桩基础、扩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砖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独立基础、基础梁、板、柱、墙等。
桩基础:桩基础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桩基。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
(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这种桩在施工现场或构件场预制,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然后再在桩顶浇注钢筋混凝土承台。其承载力大,不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耐久性好。但自重大,运输和吊装比较困难。打桩时震动较大,对周围房屋有一定影响,另外,如遇上太硬的持力层层,会出现断桩的情况。
(2)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分为套管成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爆扩成孔灌注桩三类。
(3)人工挖孔桩:具有设备简单、施工速度较快、造价低、能直接检验桩底持力层的特性。桩身质量易于控制、桩基质量可靠度较高等优点。但危险性较高,有满足建筑荷载的桩端承载力,且必须将地下水降到桩端以下。
扩大基础: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这种基础由于钢筋混凝土的抗弯性能好,可充分放大基础底面尺寸,达到减小 地基应力的效果,同时可有效地减小埋深,节省材料和土方开挖量,加快工程进度。
(1) 锥形基础(条形基础)边缘高度一般不小于200mm;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一般为300500mm。基础高度小于350mm时用一阶,大于 900mm是用三阶,其余为二阶。(2) 垫层厚一般为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
(3)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宜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宜小于70mm。
(4)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在T形和十字形交接处的钢筋应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放置。
钢筋混凝土基础:指地基有钢筋混凝土造的。指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和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这类基础的抗弯和抗剪性能良好,可在竖向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不高以及承受水平力和力矩荷载等情况下使用。可分为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和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当不设地下室时,框架柱下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对钢筋混凝土基础底板的配筋有四种做法:
(1)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每m宽度范围内的配筋取计算配筋和1000h0.15%(mm2)的较大值,但不得少于10@200。h为基础高度(mm)。
(2)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每m宽度范围内的配筋取计算配筋和1000hz0.15%(mm2)的较大值,但不得少于10@200。hz为基础截面的折算高度(mm),公式见规范附录S。
(3)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每m宽度范围内配筋取计算配筋和1000h10.15%(mm2)较大值,但不得少于10@200。h1为阶形独立基础第一阶的高度(图3),以mm计。阶形独立基础每阶的高度为300~500mm;当h500mm时为一阶;500mm900mm时为三阶。
(4)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每m宽度范围内的配筋取计算配筋和10@200的较大值。上述四种配筋做法中,笔者认为第一种做法过于安全;第二种做法也有一定道理;第四种配筋做法与配筋率无关,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其最低配筋要求是: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宜10mm,间距宜200mm。
砖基础:以砖为砌筑材料,形成的建筑物基础。常与混凝土结构配合修建住宅、校舍、办公等低层建筑。砖基础主要指由烧结普通砖和毛石砌筑而成的基础,均属于刚性基础范畴。这种基础的特点是抗压性能好,整体性、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材料易得,施工操作简便,造价较低。适用于地基坚实、均匀,上部荷载较小,七层和七层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基础工程。
技术要求:
1.砖基础一般做成阶梯形,即大放脚,大放脚有等高式和间隔式。
2.砌筑时,灰缝砂浆要饱满,严禁用冲浆法灌缝。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10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每皮砖要挂线,它与皮数杆的偏差值不得超过10mm。
3.砖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砖基础大放脚的高度。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留置斜槎。
4..基础墙的防潮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宜用1:2 水泥砂浆加适量防水剂铺设,其厚度宜为20mm。防潮层位置宜在室内地面标高以下一皮砖处。
条形基础: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按上部结构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基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倍基础的宽度。条形基础的特点是,布置在一条轴线上且与两条以上轴线相交,有时也和独立基础相连,但截面尺寸与配筋不尽相同。另外横向配筋为主要受力钢筋,纵向配筋为次要受力钢筋或者是分布钢筋。
筏形基础:筏形基础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一般根据地基土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及施工条件等确定。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时,用简单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这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形基础。筏形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力,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基础施工解读:
桩基础:
干孔施工工艺:测量放线找到桩基础大概位置搭设工作平台测量放线找到桩基具体位置打桩测孔深、孔径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养护开挖破桩头做混凝土垫层承台施工
湿孔施工工艺:测量放线找到桩基础大概位置搭设工作平台测量放线找到桩基具体位置打桩挖泥浆池、泥浆护壁测孔深、孔径一次清空放置钢筋笼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养护开挖破桩头做混凝土垫层承台施工
扩大基础:
施工工艺:测量放线找到扩大基础具体位置基础开挖(临边防护)复测开挖位置与深度地质承载力实验混凝土垫层绑扎钢筋立模板浇筑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基础:
钢筋施工工艺 :
1.钢筋制作钢筋半成品运输基础垫层弹钢筋定位线钢筋绑扎钢筋验收、隐蔽。
2.完成基础垫层施工后,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用石笔和墨斗弹放钢筋位置线。
3.按钢筋位置线布放基础钢筋。
4.绑扎钢筋。
5.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负责人进行验收。
模板施工工艺 :
模板制作定位放线模板安装、加固模板验收模板拆除模板的清理、保养。
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泵送与布料混凝土浇筑、振捣和表面抹压混凝土养护。
砖基础:
施工工艺:拌制砂浆 确定组砌方法排砖撂底砌筑抹防潮层
确定组砌方法: 一般采用满丁满条。里外咬槎,上下层错缝,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严禁用水冲砂浆灌缝的方法。
排砖撂底: 基础大放脚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如一层一退,里外均应砌丁砖;如二层一退,第一层为条砖,第二层砌丁砖。大放脚的转角处,应按规定放七分头,其数量为一砖半厚墙放三块,二砖墙放四块,以此类推。
冬雨期施工: 砂浆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石灰膏等掺合料应有防冻措施,如遭冻,必须融化后方可使用。砂中不得含有大于10mm的冻块。 砖应清除冰霜,冬期不浇水,应适当增大砂浆的稠度。 砌砖一般采用掺盐砂浆,其掺盐量、材料加热温度均按冬施方案规定执行。砂浆使用时的温度不应低于+5℃。 雨期施工时,应防止基槽灌水和雨水冲刷砂浆;砂浆的稠度应适当减小。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收工时覆盖砌体上表面。
条形基础:
施工工艺:基槽清理、验槽混凝土垫层浇筑、养护抄平、放线基础柱梁钢筋绑扎、支模板相关专业施工(如避雷接地施工)钢筋、模板质量检查,清理基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
筏形基础:
施工工艺:测量、放线及基坑十方开挖浇筑热层混凝土绑孔钢筋支设模板隐检浇筑筏板基础混凝上筏板混凝土养护
施工操作要点
筏板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按设计图纸要求绑扎基础底板和梁钢筋,并插好墙、柱及其他预留钢筋,然后安装梁、柱、墙侧模。
筏板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
1)筏板钢筋及模板安装完毕并检查无误,并清除模内泥土、垃圾、杂物及积水之后,即可进行筏板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2)当筏板基础长度过长(40m以上)时,往往在中部位置留设贯通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以避免出现温度收缩裂缝。对于超厚的筏形基础,应充分考虑采取降低水泥水化热和浇筑入模温度的措施,以避免出现过大温度收缩效应,导致基础底板开裂。
3)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使用串筒或溜槽(管),以免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连续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和管道,若有偏位、变形的情况,应先停止浇筑,及时纠正好后再继续浇筑,确保在混凝土初凝前处理好。
6)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应用木抹子搓平、压光。
变形观测:混凝土浇筑前,宜在基础底板上埋设好沉降观测点,定期进行观测、分析和记录。
独立基础:
施工工艺:清理基坑及抄平混凝土垫层基础放线钢筋绑扎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基础梁、板、柱:
施工工艺:
柱模板安装:放线模板安装就位初步纠偏安装柱箍及对拉螺栓全面检查校正柱模加固柱模整体加固。
梁模板安装 :弹出梁轴线并复核调整标高(起拱)安装梁底模板安装两侧梁模固定梁模板并校正与相邻板模板连接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