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垂直施工缝处理不当造成的危害。
对于那些较大的梁结构,由于配筋较多,堵头插板支护不严格使得实际施工缝形成了台阶形状的裂缝,伸出来的部分也成为建筑结构体系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这种问题从材料组成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浇筑的时候陪和不够合理,产生含水量多、粗骨料少、强度低等质量问题,当混凝土在浇筑的时候新人模的混凝土因为自重和冲击力的影响造成了刚度舌尖过于脆弱,从而使得施工缝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梁板施工缝
梁柱水平施工缝处理不当造成的危害。
梁柱结构在施工中,梁柱底部以及墙结构底部是最容易产生泥沙、碎屑堆积的部位,加上这一地区存在着密集的钢筋、模板,这就容易造成在浇筑的时候无法及时的将这些问题加以清理,从而引起整个浇筑工作产生空鼓问题,甚至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都不一定能够发现。
如果这种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那么在二次浇筑工程中经常会产生泥沙、积水堆积问题,使得新旧混凝土之间产生一个鲜明的分层。严重的凝混土墙(柱)烂脚现象屡见不鲜,从而引起的整个工程坍毁的重大事故也已有过公开报道,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柱或墙顶施工缝的处理,也应引起特别注意。
由于其一次浇筑深度大(一般为一个层高),容易在顶部出现泛浆现象,也就是粗骨料由于白重而沉底,纯水泥细砂浆浮于表面。这层混凝土由于缺乏粗骨料,强度极低,不予处理,势必形成薄弱环节。在关键时刻,比如在地震荷载下作用就会导致大灾难。
施工缝位置不当引起的危害。
施工规范将梁板的施工缝位置限制在跨中的范围内,当然有从力学观点出发考虑的因素存在,比如跨中剪力最小。但又如何理解跨中拉力最大的问题,尤其对于简支梁来说,跨中的混凝土质量也是很关键的,设想在简支梁的跨中存在一条先天}生的全梁贯通裂缝,就将严重威胁到简支梁的存在。所以说,限制施工缝的位置在跨中范围内,与其说是从力学观点出发,倒不如理解为从施工工艺角度出发考虑。
改善施工缝质量的措施
1、二次振捣法。
要保证水平施工缝处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提高其界面上的粘结力和咬合力,必须清除混凝土的泌水和浮浆现象。根据实践,在}昆凝土初凝以后、终凝以前二次振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2、清除浮浆法。
一个简单易行,可以改善水平施工缝质量的方法,就是用铁抹子将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及浮浆刮去一层,并将表面挖出条纹,可以提高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3、添加粗骨料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浇筑层厚度太大时,表面浮浆、泌水层也很厚,这对施工缝的质量造成很大威胁,采取二次振捣与刮浆的办法已无济于事。改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仔细将级配碎石均匀撒入浮浆层,反复振捣(切忌出现干石子堆积现象),再立插适量的露头毛石(插入混凝土,露头),既保证了施工缝处混凝土的级配均匀,强度不降低,也提高了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着力和咬合力。
4、立缝表面斫毛法。
混凝土终凝以后,轻轻折除垂直施工缝面的模板,用斫斧将混凝土面斫毛,斧痕深约,二次浇灌混凝土时,再用压缩空气或高压水将缝面冲洗干净,可以增强粘着力和咬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