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配筋是否小于计算结果。
2.梁截面标注是否与模型一致。
3.框架梁配筋底筋与面筋的比值要求:根据《混凝土规范》第11.3.6.2条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啊啊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
4. 箍筋最小直径:根据《高规》第6.3.2.5条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6.3.2-2的要求;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表6.3.2-2见《高规》。抗规6.3.3也有同样的规定,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5.钢筋的强度等级与satwe参数设置中的是否一致,尤其是箍筋。
6.当梁和支座同宽时,梁每排放置的根数计算时应减去支座纵筋两侧的直径宽度。
7.梁跨数应结合配筋结果看是否调整。
8.对承受较大集中力的梁(如车库顶板、二次转换梁等),是否核算附加箍筋及吊筋。
9.梁箍筋加密区是否满足计算结果,尤其是在双次梁体系中。
10.悬挑梁表达是否有误,顶筋是否放大。顶钢筋一定通长。
11.通长筋的设置是否满足抗规6.3.4:(通长筋尽量使用小直径钢筋)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12.梁四肢箍的时候钢筋根数保证大于等于四根。
13.次梁变标高位置计算假定是否与实际相符;次梁变宽度位置计算假定与实际是否相符。
14.次梁与主梁垂直搭接的时候,注意锚固长度的确定;
15.一般次梁底比主梁底要低,当次梁底低于主梁底的时候,要做吊柱。
16.梁柱偏心超过1/4时,考虑水平加腋,尤其是高层。
17.混规9.2.6: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
层间位移角、位移比及周期比的调整
层间位移角:抗规5.5.1 高规:3.7.3 (抗震设计时不考虑偶然偏心)
即层间位移角需要看风和地震工况,但是不考虑偶然偏心。
本质:(刚度问题) 限制结构的水平位移,确保结构具备足够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
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变形验算,实现第一水准下的设防要求。弹性变形验算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的范畴。
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较柔。但层间位移角过分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影响层间位移角的因素:竖向构件截面尺寸,梁截面尺寸,中梁刚度放大系数(高规5.2.2),周期折减系数(高规4.3.17),地下室信息中的M值(建议6~1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荷载。
位移相差较多的时候,应当增加截面,保证结构刚度,位移相差较少的时候,可以通过修改satwe参数达到目的。
如果计算得出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规范相距甚远,在结构构件增加刚度的同时应当兼顾结构的扭转效应,此时应当结合整体空间振动简图,加强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避免较大扭转。
此处地下室层数、荷载等不能填错,注意。
扭转周期比:高规3.4.5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 之比,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 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在两个平动和一个扭转方向因子中,当扭转方向因子大于0.5时,则该振型可认为是扭转为主的振型。反之,为平动为主的振型,但是一般我们控制平动系数大于等于0.95.
只有高层控制,多层可以不满足周期比,但是一般的体型,周期比不好的时候位移比也很难控制,因此多层周期比也要尽量满足。周期比显示的是结构的扭转能力,而位移比是计算得出的结构实际存在的扭转量值。
本质(扭转刚度问题):控制结构的扭转刚度,避免扭转破坏,增加结构的抗扭能力。
计算要求:选择刚性楼板假定。
周期比不满足时调整方法:
1、总体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部刚度,削弱内部刚度;
2、找到位移大的位置,刚度加大。
3、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沿两主轴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并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4、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内部刚度,并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5、001的情况要注意,也有不满足的时候,此时削弱内部刚度即可。
问题延伸:为什么要调成两平一扭?
抗规274页倒数第五行:平动系数尽量调整为1.0或者接近1.0.
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见高规5.1.13.
综上,层间位移角与扭转效应在调整的时候应当互相兼顾,层间位移角不满足的时候要注意增加刚度不要引起扭转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