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中12个参数比分析

1.轴压比

目的:控制构件保持一定延性。

规范规定:限值各等级的剪力墙和框架(支)柱轴压比;

注意:剪力墙的轴压比对应的荷载为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设计值;框架(支)柱轴压比对应的荷载为含水平荷载的工况组合,多为地震工况组合。

2.扭转周期比

目的:限制结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规范规定:限制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

振型判别方法:振型方向因子来判断,因子以50%作为分界。

相关规定:全国超限建筑抗震设防中对周期比比值不足不是一项超限,广东抗震审查技术要求中无该条规定。

3.有效质量参与系数

目的:保证考虑充足的地震作用。

要求:计算振型数应使各振型参与质量之和不小于总质量的90%。

4.刚重比

目的:确定在水平荷载下,结构二阶效应不致过大,而引起稳定问题。

要求:高规5.4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

注意:此处重力为重力荷载设计值,取1.2恒+1.4活。

5.剪重比

目的:由于地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下降较快,对基本周期大于3s结构水平地震下结构效应可能影响过小,偏于不安全。

要求:高规4.3.12:、剪重比注:此处此处重力为重力荷载代表值。

6.位移比

目的:限制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性

规定限值:1.2、1.4、1.5和1.6

计算要求:(1)风荷载不控制(2)单向地震+偏心算,而且是采用规定水平力的施加模式。(3)双向地震下控制。(4)单向地震+偏心,CQC不控制

新增的1.6出处:

7.层间位移角

目的:同体系和高度有关,详见规范,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

计算要求:(1)风、单向地震均控制(2)单向地震+偏心不控制(3)双向地震不控制,除扭转特别严重外,一般双向地震同单向地震结构相近。

8.刚度比(软弱)

目的:控制结构出现软弱层

要求:高规(分结构体系)

9.楼层受剪承载力比(薄弱层)

目的:检验结构是否存在薄弱层

要求:高规

注意超限审查和高规中均提到,结构不应在同一层出现软弱层和薄弱层。

10.相邻楼层质量比

目的:检验高层建筑中质量沿竖向分布不规则

要求:相邻楼层质量之比不宜超过1.5(高规)

11.倾覆力矩分担比

目的:(1)帮助确定结构体系(2)帮助确定构件抗震等级

要求:(1)框剪(2)短肢剪力墙

12.框剪结构剪力分担比

目的:控制分担比使外围框架与核心筒发挥协同工作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

结构设计,参数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