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筋工程
(一)钢筋验收
钢筋进场应有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每捆(盘)应有标牌,并分批验收堆放。
验收的内容包括:查对标牌、外观质量检查、力学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外观检查:表面不得有裂缝、结疤、折叠;冷拉钢筋不得有裂纹和颈缩;钢绞线表面不得有折断、横裂、相互交叉的钢丝,表面无润滑油、油渍、锈坑。
按规范要求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
一般不作化学成分分析,但加工过程中有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对该批钢筋作化学分析。
(二)钢筋的加工与安装。
1、钢筋加工
钢筋的加工包括:冷拉、调直、除锈、剪切、弯曲、绑扎、焊接等工序。
钢筋的冷拉也可达到调直、除锈的目的,可用应力控制或控制冷拉率。
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冷拉率不宜超过4%;HRB335、HRB400和RRB400为1%。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
(1)HPB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段长度不小于3倍;
(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做成135弯钩时,HRB335、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直径不下于钢筋直径的5倍。
(4)除焊接环式箍筋外,箍筋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弯钩的弯弧直径除满足受力钢筋的弯钩、弯折要求规定外,尚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小于135;
3)箍筋弯后平直段长度:一般结构,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不小于10倍。
2、钢筋安装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直径、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在混凝土中应有一定厚度的保护层,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或规范规定。
保护层:主筋外表面到构件外表面的厚度。
(三)钢筋的连接
1、焊接连接
常用的焊接有:闪光对焊、电弧焊、电阻点焊、电渣压力焊、埋弧压力焊、气压焊等。
闪光对焊:钢筋纵向连接、预应力钢筋与螺丝端杆连接;
电弧焊:有搭接焊接头、帮条焊接头、剖口焊接头、熔槽帮条焊;钢筋连接、钢筋与钢板;
电阻点焊:钢筋骨架或钢筋网中交叉钢筋的焊接宜采用;
电渣压力焊: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1440mm的钢筋竖向连接;
气 压 焊:竖向钢筋连接、各方面布置的钢筋连接;直径差值不得大于7mm;钢筋的焊接效果与钢材的可焊性和焊接工艺有关。
焊接要求:
1)当环境温度低于5℃,即为钢筋的低温焊接,此时应调节钢筋焊接工艺参数,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
2)当风力超过4级时,应有挡风措施。
3)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得进行焊接。
2、绑扎连接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接头中钢筋净间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2l1(l1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应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
(1)对于梁、板、墙类构件(即受拉受弯构件),不宜大于25%;
(2)对于柱类构件(即受压构件),不宜大于50%;
在梁、柱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5 倍,且不大于100mm;
(3)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大于200mm;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端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3、机械连接
(1)挤压连接;分径向挤压连接、轴向挤压连接。
(2)锥形螺纹连接;自锁性能好,能承受拉、压轴向力和水平力,可在现场连接同径或异径的竖向、水平或任何倾角的钢筋。
4、钢筋机械连接、焊接接头的规定
(1)钢筋接头宜设在受力较小处。同一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3)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符合下列规定:
1)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无法避开时,不应大于50%。
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时,不应大于50%。
二、模板工程
模板结构由:模板和支架组成。
模板是新浇筑混凝土结构成型的模型,使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支架部分的作用是保证模板的形状和位置。
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模板及支架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施工荷载等。
模板安装应符合:
(1)模板接缝不应漏浆;浇筑前应洒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刷涂隔离剂.;
(3)浇筑前模板内杂物应清理干净;
(4)用作地坪、胎膜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结构质量下沉、裂缝、起鼓。
(5)对于长度不小于4m的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10003/1000;
(一)模板支设
模板支设应符合如下要求:
(1)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的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2)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强度,能承受混凝土质量和施工荷载;
(3)构件简单、拼装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
(4)模板拼缝严密,不得漏浆。
1、现浇整体结构式模板支设方法;
(1)阶梯形柱基础模板;
(2)矩形柱模板;每隔2m左右设浇注口。
(3)楼板模板;
(4)楼梯模板;先支平台梁模板,再装楼梯斜梁或楼梯底模。
2、组合钢模连接;
3、台模支设;程序:组装与就位、脱模、飞出;
4、塑料模壳支设;
(二)模板的拆除
1、拆除模板时的混凝土强度
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要求时,应符合: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后,方可拆除;
底模:
2、模板拆除的顺序
一般是: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先拆侧模板、后拆底模;
框架结构模板拆除顺序:柱楼板梁侧模梁底模
拆除大型结构的模板时:必须事先制订详细的方案。
三、混凝土工程
包括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养护等
(一)混凝土的制备
混凝土制备就是根据配合比,把水泥、砂、石、外加剂、矿物掺合料、水通过搅拌的手段使其成为均值得混凝土。
水泥:
(1)水泥进场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进行复检,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当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1个月)时,应进行复检,并按复检结果使用。
(3)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有氯化物的水泥;
(4)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时,其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有关标准和环境保护的规定;
(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有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中,使用氯化物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规定。
粗细骨料:
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混凝土用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板厚的3/4、钢筋间距的1/4;不得超过实心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水: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
1、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配、试验,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坍落度)等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砂石含水率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2、混凝土搅拌机
按照其工作原理分为:自落式、强制式。
自落式适于拌制:塑性混凝土;
强制式适于拌制:干硬性和轻骨料混凝土。具有搅拌质量好、时间短、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3、搅拌制度
一次投料量,宜控制在搅拌机的额定容量以下。
搅拌时间。
(1)一次投料法。将砂、石、水泥装入料斗,一次投入搅拌机内,同时加水搅拌。
(2)二次投料法。分为:预拌水泥砂浆法和预拌水泥净浆法。
二次投料法和一次投料法相比:混凝土强度可提高约15%;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可节约水泥15~20% 。
(3)两次加水法。先将全部石子、砂和70%的水投入搅拌机,拌和15s,使骨料湿润,再投入全部水泥搅拌30s左右,然后加入30%拌合水再搅拌60s左右即可。亦可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节约水泥。
(二)混凝土的运输
1、对混凝土运输的要求
(1)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小等现象。
(2)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初凝前浇筑完毕。
(3)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注量,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
2、混凝土运输的方法
分为:地面运输、垂直运输、楼地面运输
泵送混凝土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提出了要求:
(1)碎石最大粒径与泵管内径之比不宜大于1/3,卵石可为1/2.5;泵送高度50100m时宜为1/31/4;100m以上时宜为1/41/5。
(2)如为轻骨料,则以吸水率小者为宜,并宜以水预湿,以免在压力作用下强烈吸水,坍落度减低而堵塞管道。
(3)砂宜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应不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3845%;如为粗骨料,可适当提高。
(4)水泥用量不宜过少,否则泵送阻力加大,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水灰比宜为0.40.6。
(三)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规定
(1)浇注前检查钢筋、预埋件的数量等,模板的位置、稳定性等。
(2)在浇筑竖向结构前,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注过程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施工缝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2MPa时才可进行。
在浇注前,应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冲洗干净,且不得有积水。
然后铺一层水泥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即可继续浇筑,并细致捣实。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应采取措施,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裂、抗侵蚀性能。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1)要防止混凝土结构浇筑后产生裂缝,就要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即降低浇筑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2)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满足设计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的粉煤灰(1525%)降低浇筑速度和减小浇筑层厚度。
(3)采取蓄水法或覆盖法进行降温,控制内外温差不超过25℃,也可同设计商量留施工缝分层分段浇筑。
浇筑方案有: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
4、混凝土的捣实
分人工振捣、机械振捣
机械振捣分为:内部振捣器、表面振捣器、外部振捣器。
(1)内部振捣器:即插入式振捣器,适于基础、柱子、梁、墙等深度或厚度较大的结构物,插入深度不应小于5cm,插入点应均匀。
(2)表面振捣器:适于振捣楼板、地面、板型构件和薄壳等薄壁构建。
(3)外部振捣器;又称附着式振捣器,适于振捣断面较小或钢筋较密的柱、梁、墙等构件;其振动效果与模板的重量、刚度、面积及混凝土构件的厚度有关;当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时,其设置距离应通过试验确定。
(四)混凝土的养护
1、标准养护
混凝土在温度为203℃,相对湿度90%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的条件下进行养护,称为标准养护。
2、热养护
为加速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对混凝土进行加热处理,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养护,常用蒸汽养护。
3、自然养护
在常温(平均气温不低于+5℃),采用适当的材料覆盖混凝土,并浇水湿润、防风防干、保温防冻等措施所进行的养护,称为自然养护,分洒水养护、喷涂薄膜养护。
自然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浇筑完毕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洒水。
(2)混凝土洒水养护一般不低于7d,对于掺缓凝剂或抗渗引起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洒水次数应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养护用水同拌制用水。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部分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实,并保持布内有凝结水。
(5)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踩踏或安装模板或支架。
(6)也可喷涂养生液进行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