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施工材料的采购模式。
如果建筑施工企业对于采购材料没有统一的模式,在采购阶段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其一,采购人员是否专业:采购人员的专业度决定了材料采购的效率和质量,容易出现分散采购,材料的分散采购不仅会耽误工程时间,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材料也无法得到很好的甄选,导致本身质量问题严重。
其二,在预算过程中,如果不能准确的核算和管理,就会造成资金的运用效率大大降低,还会加大财管部门的工作量,使得记录出现偏差,导致财管信息错误和失真。材料的预算过多会导致材料的积压,这样不仅会占用大量的资金,还会导致材料的损失或者损耗,影响材料的再次使用。
因此,要想控制建筑材料的浪费,在采购方面,一需要培训采购人员的专业度,二是在预算环节就要进行精准的核算和管理,在工程开始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对于建筑施工或者建设单位而言都大有裨益,具有经济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二、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方法。
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于材料的管理还是采用手工管理的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往往具有很长的管理周期,管理程序比较繁琐,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效率,甚至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落后的管理方式很难做好信息的交流,容易出现领料、用料混乱的情况,导致库存积压。另外由于建筑材料的种类较多,手工管理方式会产生巨大的工作量,无法实现材料的数字化管理以及动态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影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因此在材料管理方面,要做到以下三点:
做好材料储存保管。对于建筑施工材料的保管,要严格针对其特点妥善对其保护和管理,以免材料在保管时质量受到影响。比如对于易燃性的建筑材料,要避免接触火源;对于容易受潮的建筑材料,要注意保持其干燥、通风等。要对于每种建筑材料一对一地安排库房,将建筑材料保管在标准的库房之中;要在材料的存放处设置相应的标志,除了要注明材料的名称、厂家、类别、规格等,还要注明材料存放的注意事项,从而避免材料被错用或者混用,造成材料的浪费或者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好的影响。另外,还要对于材料的收取、发放、领用等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公示材料的变动情况,从而可以加强对材料的整体的把控。
改善材料管理方式。对于现今施工单位落后的管理方法,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创新,改进企业对材料的管理方式。可以针对材料的管理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信息化管理取代旧的、落后的管理模式。将材料的采购、入库、领用等进行信息化管理。要确保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实际情况之上,要能适应企业的运转,并且要易于操作,不能过于繁杂。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结合施工的设计图纸、施工的计划安排等,按照工程量清单对工程的结构材料、周转材料等进行测算,为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测算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建立有效的材料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施工企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投入,并且可以简化业务流程,确保各项信息的准确性,可以说具有非常多的好处和便利。
健全材料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制度,使材料的管理更加符合标准和规范。要使建立的制度切实有效,离不开管理人员对制度的严格遵守和执行,对材料的管理要严格按照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避免在管理中消极怠工,并且要保证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以免出现材料浪费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制度中,要严格对材料管理人员的职责、工作态度和方法、相关操作程序等进行合理地规范,对管理人员形成有效的引导和制约,从而促使材料管理人员意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义务,能够尽心尽力地对材料进行管理。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施工企业可以定期组织业务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对材料管理的业务素质水平,同时也要相应培养其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并且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比如在材料管理能力的培训上,要提前确定好材料价格、制定采购计划书、计划执行流程、库存管理等的方法和责任。在业务素质的培训上,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指导,并且要多为管理人员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在实践中不断使其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另外,要通过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法来定期对管理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从而鼓励管理人员更好地学习和提高。
三、工程建设中减少浪费的操作方法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和测算定额,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进行准确的测算,针对测算的结果,相关部门提供相应数量的材料。在工程实施时,还可以实行指标性限额管理,对材料的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防止使用量的超标或者浪费。消耗定额的测算必须要客观公正,要有科学的依据,提供最真实的信息,不得虚报耗材需求量。消耗定额的制定需要具备严肃、权威的特点,让具有相关建筑经验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材料用量的估测,通过认真的分析和仔细的测算得出最终的结果。经过严密计算的用量既能够满足工程的正常用量,又能够减少材料的浪费。
建筑材料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特性被分成几个类别,分别标记为A、B、C三类,A是需要重点管理的品种,B是进行一般控制的,C是灵活掌握、没有特定标准的。这样分类能够让建筑材料在使用时有相应的参照标准,分出重点和次要内容,还能够锻炼相关工作人员对不同材料的管理能力,可以在建筑过程中对材料的使用进行灵活的安排,做到准确高效,从而减少材料的浪费。
A类材料大多是金额较大的材料,例如电梯、水泵等,这类材料的品种较少,但是单位价值较高,因此这类材料的使用是否得当对工程的经费使用有一定的影响。
B类产品的价格适中,品种比较多并且数量较大,例如钢筋、水泥等材料,这些材料虽然单位价格不高,但是因为建筑中使用量相当大,因此总价的数额也是较为庞大的。
C类材料的品种最多,例如铁钉、螺丝钉等,这类材料的使用量不多,单位价值也不高,因此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小。对于这些不同类别的材料,需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对于A类材料必须严格按照个数进行测算,B类材料需要对建筑的整体需要进行精确的估测,C类材料的使用就可以根据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需要进行安排。合理的安排建筑材料是减少建筑施工浪费最好的方法,没有多余的安排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总之,对于建筑工程的实施而言,如果没有精准的测算,就会导致施工过程中材料被滥用和误用,错误使用材料或者浪费对工程的经费而言是极大的损失。因此,建筑工程在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都需要制定严密的材料计划,在施工前进行资金预算与材料准备,合理控制每一部分的支出;在实施过程中将材料的使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材料达到最高的利用率,将损耗降低到最小,保证工程的高质量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