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节能建筑技术不是万能的!

疑问一能耗信息统计应注意什么问题?

能耗信息统计类似于人口普查,目的是对各地能耗利用的情况进行一次排查和摸底。这项工作的难度并不大,但要确保数据精确,必须下定决心,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力。我国地广人多,各地气候差别较大,建筑能耗的信息统计工作要因地制宜。张辉举例说,北方地区的能耗主要是冬天的供暖,而在南方,例如广州则是空调。此外,城市和乡村由于生活方式的差异,能耗利用情况也不同。通过分析处理能耗信息统计的数据,可以查明能源利用政策的现状,确定能耗整改的重点,为之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奠定基础。

疑问二节能建筑一定贵吗?

节能建筑是一个现代词汇,但张辉认为,在我国传统建筑中也可以找到节能建筑的模型。安徽的古建筑就是真正的绿色建筑,它有天井可以采光,而且南北通风,这是现代建筑很难做到的。

据了解,节能和非节能建筑的能耗差距有一倍之多,但据张辉观察,两者建筑成本的高低却难以确定。节能建筑不一定成本就高。从建筑材料上说,节能建筑的材料保温性好,墙壁和玻璃的厚度增加,这些都加大了建筑的成本,但维护的成本也下来了,从长远看是更便宜了。但因为建筑的建设方和使用方是分开的,要提高建设方的积极性,国家必须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比如设立建筑和装修材料的标准,强制安装节能灯等。还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加大建设节能建筑的面积和比例。

疑问三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吗?

张辉曾在美国工作和生活了17年,熟悉中美两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能源利用情况。张辉认为,和欧洲、美国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相比,我国能耗水平是相对较低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技术先进,而是生活方式不同造成的。像美国大楼的房间和走廊温度很低,可以达到22甚至20摄氏度,而且不管有没有人都不会关闭,一直保持低温状态。在我们国家,如果房间里没人,空调一般都是关着的。所以说,人的生活方式影响能耗利用水平。国外比较注重舒适度,我们现在更强调节能。但张辉同时提醒,生活方式的区别不是天然形成的,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耗将呈上升趋势。

以前大楼要通风的话,开窗就可以,现在则不同。很多建筑向西方学习,国外不开窗,我们很多高档写字楼、宾馆也把窗户封死了。结果不得不使用新风机通风,能耗自然就上去了。以前可以通过电费、水费来影响人的行为,促使人们节约能源,但是当收入上升,能耗支出比例下降时,人们会更注重建筑的功能和舒适度,空调等电器也会越来越多,这给节能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这提醒我们,在推广节能建筑时,一方面技术、设计、设备要跟上。比如加强窗户的密封性,单层玻璃变双层;采用好的技术方法提高大楼的通风、空调、电气系统效率,把能耗降下来。另一方面必须引导人的能源行为。在北欧,低碳生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城市里设置了自行车租赁店,提倡居民少开车,多骑车。此外,在人们养成好的能源行为习惯之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弥补。比如在美国,为了防止有人出门时忘记关灯,房间里安装了一个传感器,5分钟探测不到人的运动,灯就会自动熄灭。

疑问四推广节能建筑,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近十年,节能建筑越来越受重视,力度也不断加大。2008年开始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现在一些地方也在大力推行太阳能热水系统,着力进行新建建筑的节能工作。

建筑是一体化、多专业集成的工程,包括设计、电气、太阳能和风能利用等。现在,和节能建筑有关的材料、技术不断涌现,比如太阳能光伏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要大规模推广,成本还有待降低。新技术的采用对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大有裨益。同时,旧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潜力也不可小觑,尤其是农村旧有建筑。农村做改造的成本其实很低。外窗、墙体、屋面、采暖方式、沼气等等,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另外,应该注意的是,从技术和设计层面推进节能建筑建设和改造,在短时期内可以看到效果,但是从长远看不一定足够成功。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能耗是上升而不是下降的。因此从长期看,人的生活方式和能源行为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这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可能需要一代人的时间,从幼儿园开始,加强宣传和教育。换句话说,节能工作须兼顾眼前和长远。

节能建筑,节能建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