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地面排水的构造与布置

路基地面排水的构造与布置

1.边沟

1)作用: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2)布设:

边沟的排水量不大,一般不需进行水力和水文计算。

依据沿线具体条件,选用标准横断面。

边沟的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

横断面形式:有梯形、矩形、三角形及流线形等。

3)构造:

梯形边沟内侧边坡为1:1.0-1:1.5,外侧边坡坡度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

矩形石方路段,其内侧边坡直立,外侧边坡坡度与挖方边坡相同。

三角形少雨浅挖地段的土质边沟,其内侧边坡宜采用1:2-1:3,外侧坡度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

流线型适用于沙漠或积雪地区的路基。

2.截水沟

1)作用:

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用以拦截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

山坡填方路段可能遭到上方水流的破坏作用,此时必需设截水沟,以拦截山坡水流保护路堤。

2)构造:

横断面形式梯形,沟的边坡坡度,一般采用1:1.0-1:1.5,沟底宽度不小于0.5m,沟深按设计流量而定,亦不应小于0.5m。

3)布设:

截水沟与绝大多数地面水流方向垂直。

沟底应具有0.5%以上的纵坡,必要时予以加固和铺砌。

截水沟的长度以200m~500m为宜。

3.排水沟

1)作用:

主要用途在于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如边沟、截水沟、取土坑、边坡和路基附近积水),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指定地点。

2)构造:

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尺寸大小应经过水力水文计算选定。底宽与深度不宜小于0.5m,土沟的边坡坡度约为1:1-1:1.5。

3)布设:

连续长度不超过500m。

排水沟应具有合适的纵坡。

4)路基排水沟渠的加固:可结合当地条件,根据沟渠土质、水流速度、沟底纵坡和使用要求等而定。

4.跌水与急流槽

1)布设:用于陡坡地段,沟底纵坡可达45度。

2)跌水适用条件:

单级跌水适用于排水沟渠连接处。

较长陡坡地段的沟渠,为减缓水流速度。并予以消能,可以采用多级跌水。

3)跌水构造:进水口、消力池和出水口三个组成部分。

4)急流槽

适用条件:纵坡比跌水的平均纵坡更陡,结构的坚固稳定性要求更高,是山区公路回头曲线沟通上下线路基排水及沟渠出水口的一种常见排水设施。

急流槽的构造按:水力计算特点,由进口、主槽(槽身)和出口三部分组成。

5.倒虹吸与渡水槽

1)倒虹吸

设置:沟渠水位高于路基设计标高。

虹吸管道:箱形和圆形两种;

材料:水泥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临时性简易管道可用砖石结构、永久性或急需时亦可改用钢铁管。

2)渡水槽

设置:原水道与路基设计标高相差较大,可设简易桥梁,架设水槽或管道,从路基上部跨越,以勾通路基两侧的水流。

渡水槽组成:由进出水口、槽身和下部支承三部分组成。

6.蒸发池

布设:气候干旱、排水困难地段,可利用沿线的集中取土坑或专门设置蒸发池排出地表水。

蒸发池的容量:以一个月内路基汇流入池中的雨水能及时完成渗透于蒸发。

路基地面排水,地面排水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