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土
保土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土壤利用应扭转当前山地城市推山、平原城市堆山的反自然倾向,尽可能地保持地形地貌的完整性、独特性和典型性,杜绝单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破坏土壤、不利于环境友好的做法;要少用客土,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并将场地原有的肥沃表土收集循环利用。其次,植被要利用好乡土植物、抗性植物和植物配置,乡土植物不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更是地域文化的象征,取材方便,耗资较小;抗性植物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耐旱和节水的植物,如柽柳、国槐、皂角、沙棘等;植物配置应坚持以树木为主体,提倡乔-灌-草-藤相结合的立体复合层结构,尽最大可能增加绿地的绿量。
2、节水
在园林的建设和管理环节中要充分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反对劳民伤财的人工挖湖和破坏自然的围湖造园。一方面要治理水体污染问题并充分补充地下水,提高雨水和再生水的利用率,提高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另一方面要在水体运输、水景营造、浇灌植物等环节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要解决园林节水问题,首先应通过修建蓄水设施或利用透水材料收集雨,对道路绿化、公园绿化、屋顶绿化等进行浇灌。其次要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法,降低园林事业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尽量减少浇灌,倡导喷灌、滴灌、地下滴灌,其中喷灌适合密植低矮植物,滴灌适合花卉灌木及行道树,而地下滴灌则是最新最复杂效率最高也最有潜力的灌溉方法。再次要充分利用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如厌氧池、兼氧池、植物塘床系统、养鱼塘等处理方法。成都活水公园是水循环处理的一个成功范例,它模拟和再现了在自然环境中污水是如何由浊变清的全过程,实现了清水再生的传奇。
3、节能
在目前全球性能源危机的大环境下,在园林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减少对风、电、热等能源的消耗,并结合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积极开发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建筑周围适宜的气候环境,有效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量,各地应根据自身特殊的气候条件,营造适宜自身的小气候环境。
节能的具体处理方法有保护、再利用、减量、循环利用等。保护措施体现在对原有的自然资源的尊重,不能随意破坏。再利用是指利用废弃的土地以及原有材料,包括土壤、植被、石材等,服务于人们新的需要,减少能源的耗费。减量则是尽可能减少对能源、土地、水以及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有效使用率。而循环利用则是通过一个循环系统形成再生系统,使前一流程中的汇,变成下一流程中的源。
4、节材
在园林材料的运用中,首先应鼓励在开采、加工、运输等施工环节中选择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材料。要注重地方材料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园林建设成本,也符合生态园林的要求,并且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景观的地方特色。
其次对非天然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浪费,例如可以经过设计重新铺设已破碎的废弃混凝土板,还可以将原本用于地面铺装的卵石、雨花石等用于进行建筑的面层装饰,既方便施工,又节约成本。再次将园林绿化建设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碎石、枯枝落叶、树皮等,做到合理的回收利用,使其不对环境造成更多的污染。最后要倡导环保材料的应用,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达到生态保护的本质目的。
5、节地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日趋增加,地面可利用面积越来越少,立体绿化成为节约型园林实现节地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在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的同时,还能美化城市景观、净化空气等,丰富城市立体绿化效果,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同时还对人们的心理状况和生理条件具有显著的调整作用。因此立体绿化对解决节约型园林设计中的节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立体绿化的方式主要有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天桥及高架桥绿化。它不仅能调节建筑内外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大气污染、美化城市环境,还能防风滞尘、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噪音、有效抵抗太阳的辐射,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园林对构筑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园林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要求。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园林发展的主旋律和根本出路。从节约的角度来认识和发展园林事业,实现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它需要每一个园林人为之不懈奋斗,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