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建筑墙体开裂怎么补戳这里

(一) 裂缝产生的部位和形状

不均匀沉降裂缝首先产生在房屋底层,严重的可能发展在两层以上,并伴有地面开裂和房屋倾斜。墙体产生下宽上窄的竖缝。在端部、门窗洞口对角产生斜缝、八字缝及水平包角缝。裂缝一旦出现,随着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发展,裂缝逐渐加宽、延长。

(二) 裂缝引发的原因

1. 地基土质软弱不均。建筑地基局部土质不均匀,受压后必然产生过量的不均匀沉降。2. 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不合理。建筑荷载必然对地基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对承载能力低,变形大的软弱地基,应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基础设计要根据上部荷载与地基土质情况,考虑地基的浅基或桩基础。3. 建筑体型布置不合理。为了追求建筑造型,建筑平面开头复杂,转折多变;房屋过长,长高比较大;建筑立面高低起伏,荷载差异较大;开设大门大窗,墙体被削弱。4. 地基含水量不正常变化。因周围某些条件变化,使建筑地地下水位升高,或上下管道渗漏,地表水渗入建筑地基,长期浸泡,土质软化甚至冲刷淘空,导致不均匀沉降。5. 建筑物使用不当。随着改变房屋用途,增大荷载,在室内地面堆放超过设计要求的活荷载,使地基附加应力剧增,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

(三) 防治措施

1. 房屋建筑工程应先勘察后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情况、分布范围、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然后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方便施工等要求,进行全面分析,权衡利弊,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以便使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影响,共同工作。对软弱地基和不均匀地基尤其如此。

2. 减轻建筑结构自重。地基压缩变形大小与上部荷载值成正比。因此,减轻结构自重是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减少沉降的有效措施,对于基础,可以选用自重轻,覆土少的基础形式,如宽基浅埋,空心基础,薄壳基础甚至箱形基础;或设置地下室半地下室,采用架空地板,取代室内填土。对于上部结构,可以选用预应力、轻钢结构和单位容重少的轻质墙体材料,以减轻对地基的压力,减少地基沉降。

3. 合理布置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建筑立面应尽量避免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或开设过大的门窗洞口,削弱墙体。使房屋建筑质量重心与刚度中心基本一致,提高房屋自身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4. 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

(1) 增强房屋纵向刚度。不均匀沉降使房屋产生纵向弯曲,纵墙应尽量避免转折,中断、开设过大的门窗洞口,横墙间距不宜过大,且与纵墙牢固连接。

(2) 控制建筑物的长高。长高比愈小,建筑刚度就愈大。对于软弱地基,三层以上房屋,长高比不宜大于2.5。

(3) 设置沉降缝。在长度较长的建筑适当位置、平面转折、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地基或基础类型改变的部位,设置沉降缝或连接走廓,从屋顶到基础断开,把建筑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大,长高比较小自成沉降体系的单元。

(4) 在基础和楼盖下的墙顶上设置平面闭合的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钢筋砖带),或采用现浇楼盖,以增强房屋建筑的整体性。

(5) 加强基础的刚度。对于软弱和压缩性很不均匀地基上的建筑物,或以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情况,采用刚度较大的基础类型,如钢筋砼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片基础甚至箱形基础。

5. 调整各部分荷载分布。对于较大高度(或荷载)差异的建筑,要合理布置重、高部分的荷载;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形式和不同的基底宽度,以合理调整建筑物各部分不均匀沉降。对于不均匀沉降要求比较严格的建筑物,必要时可选较小的基底应力,加大基层面积进行设计。

6. 对于大面积堆载的单层库、房,宜采用静定结构,防止墙体开裂。

7. 新老或相邻两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对地基产生新的附加应力和应力叠加,引起不均匀沉降。

8. 增强门窗洞口强度。在门窗洞口两边设置钢筋砼门框;为防止底层窗台墙反向弯曲变形开裂,可在窗台墙上部砌体内配置适量钢筋。

9.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殊,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段组织施工。一般应先建荷载较重的高层,后建较轻的低层;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

10. 按设要求正确使用房屋。房屋竣工后,不宜随意改变房屋的使用功能,增大使用荷载或任意加大地面厚度,防止地表水渗入地基。

温差裂缝

(一) 裂缝产生的部位和形状

温差裂缝一般在房屋顶层端部一至两个开间纵横墙上产生,在顶层梁底下端部开间四周墙上形成一圈水平缝。而在门窗洞口对角产生斜缝、八字缝。裂缝上宽下窄。温差裂缝的显著特征就是裂缝宽度随意温度升降变化面张合。

(二) 引发裂缝的原因

1. 砼与粘土砖砌体性能差异。由于砼与砖砌体二者线膨胀系数不同(砼线膨胀系数为1010-6),而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为510-6,在温差影响下,砼屋差产生的热胀冷缩变形比较大,而砖墙的变形则小变得多,二者之间有产生相对位移的趋势,致使房屋端部砖墙内产生拉力和剪力,使截面突变,应力集中等薄弱部位的墙体被剪、拉应力剪断、拉裂、产生裂缝。 2. 温差大小是裂缝的主要因素,温差裂缝的大小与环境温度差成正比,温差大的裂缝较大,温差小的裂缝较小;屋面保温隔热效果好的裂缝小,保温隔热差的裂缝较大。 3. 与墙体门窗开洞大小有关,砌体强度高,施工质量好,抗拉、抗剪能力强,裂缝就轻微。 4. 与砌体强度、施工质量有关。砌体强度高,施工质量好,抗拉、抗剪能力强,裂缝就轻微。

(三) 温差裂缝防治措施

1. 减少屋面伸缩间距。屋面圈梁伸缩缝的间距不宜超过30m,现浇整体式钢筋砼屋面板,一般每隔6m左右粗设置柔性分格缝;在预制屋面板的板端、板边圈梁、墙体之间,留出相应的伸缩缝,让砼构件自由伸缩。 2. 将屋面挑檐设计。(1) 设计中优先选用内天沟排水;(2) 在钢筋砼挑檐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3) 现浇挑檐每隔10m左右设一道伸缩缝(板断梁不断);(4) 将现浇挑檐改为预制。

3. 在房屋两端屋盖与墙顶之间用1:3石灰砂浆设置水平活动缝。 4. 在钢筋砼屋盖上设置良好的架空保温隔热层。 5. 增强顶层砌体强度度等级。 (1) 提高顶层砌体强度等级;

(2) 在顶层端部一至二个开间砌体水平灰缝内,设适量的通长钢筋;

(3) 在非抗震设防地区,外墙转角处设置钢筋砼构造柱,并增强与墙体的拉结;

(4) 减少顶层端部墙上六窗口宽度,加大顶层窗间墙及边垛的宽度。

构性裂缝

(一) 粉碎性裂缝

一般产生在荷载较大的底层截面尺寸较小的窗间墙、砖柱等处,以及大梁、屋架支座等集中荷载作用的部位。因荷载过大或砌体承载能力低,局部承压不足,砌体受压破坏而产生竖向粉碎性裂缝。缝口呈上宽下窄上段有不规则破碎裂缝。

(二) 结构性裂缝

1. 结构设计差错。由于结构荷载计算遗漏、设计差错、构造不合理、荷载过大而构件截面面积,削弱了砌体承载能力。 2. 砌体内因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了砌体整体性,减少了砌体截面面积,削弱了砌体不符合要求,砖柱采用包心砌法,砌体存在通缝等缺陷,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 3. 砌体施工质量低劣。由于砌筑用砖及砂浆强度等级低,砌筑砂浆不饱满,组砌砂浆不饱满,组砌不符合要求,砖筑用砖及砂浆强度砌法,砌体存在通缝等缺陷,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 4. 使用不当。由于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和增加振动力,使墙体受到破坏。

(三) 裂缝防治措施

1. 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当荷载较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时,应提高砖和砂浆强度等级,或采用配筋砌体提高砌体强度;在大梁、屋架支座处设计钢筋砼垫块。 2. 卸载。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取减轻上部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砼梁,承担上部传来的荷载。在原有大梁下设置砖墙,砖柱、分担部分上部荷载,保护已经开裂的砌体。 3. 结构加固补强。对由于荷载较大,砌体截面尺寸较小,承载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加大截面尺寸,如将门窗洞口全部或部分用砖堵砌,增设附壁柱,在已列砌体外灌注钢筋砼夹板,将已经出现裂缝的砖墙改为钢筋砼墙、柱,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结语引发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原因,可能是上述其单一因素,也可能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当裂缝出现后,要通过认真分析,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发展,确保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年限。

结构建筑,墙体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