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无止境

一、领导重视,确保档案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

马河水库于1960年5月建成蓄水,总库容1.38亿立方米。受当时的技术和条件制约,加之四十多年的运行,水库枢纽工程存在着严重质量隐患。1999年5月26日,枣庄市水利局、计委以枣计农字(1999)125号文向省计委、省水利厅呈报了《关于马河水库保安全工程立项报告》,由此,拉开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立项工作的序幕。

在申请立项工作中,市、局领导多次明确指示,一定要做好立项过程中产生的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2002年2月22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批复《马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在组建工程建设处时,同时设立了工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由处主任任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并明确了一名专职、四名兼职档案管理员,具体负责工程项目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对立项、设计、施工中形成的报告、批复、图纸、合同、标书、帐册、备忘录、协调文件及领导视察活动等资料悉数归档。在一线跟班作业的技术人员,坚持做好施工记录,工程阶段验收以后,即将记录移交档案室归档。对一时难以判定的材料,先整理归档,三个月后经主任或分管主任审查后再决定取舍。并利用磁带、光盘、胶卷、实物等多种形式,尽量全面、系统地记录工程建设原貌,展现建设风采。

大型水利工程一般都是国家重点工程,其建设规模大、时间长、要求严,在施工中还会创造许多新工艺、新技术,如不及时记录、收集、归档,对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详细、全面地记载施工过程,并及时收集归档,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施工一线技术人员的认真负责,没有档案管理人员的勤奋敬业,是不可能做到的。

二、健章立制,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为规范档案资料的管理,工程建设处根据国家《档案法》、《保密法》及水利部《科学技术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规,制订了《档案员岗位责任制》、《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保密制度》等规章制度,对档案资料的收集、立档、管理、利用及安全保密等方面作了严格规定。为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水平,建设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派人赴日照水库、跋山水库学习档案管理经验,到市档案局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并请档案业务专家指导、帮助建档立册。

为改善档案保管条件,该处注重加强档案室建设,配备了铁制橱、灭火器、吸尘器、空调、裱糊等一系列设备,保证档案管理达到防盗、防鼠、防虫等八防要求。同时,还配备了计算机、录像机、照相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基本上实现了档案管理与利用的现代化,使各类档案资料条目清楚,存放有序,管理规范,从未发生过档案资料的丢失、损坏、泄密等现象。

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基层工作的同志一般都很少参与,对其中的档案管理更是陌生。因此,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注重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在工作中注意遵循档案材料形成规律,保持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档案管理达到高标准的管理水平。特别在工程档案转入工管单位管理使用以后,要注意从计算机管理入手,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丰富信息资源,建立专题数据库,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存档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用活档案,发挥档案存史资政的积极作用。

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以后,增加了许多新的档案材料,同时,查询、借阅、复制档案资料的工作明显增多。围绕工程建设的实际,档案管理人员广泛收集资料,尽力提供资料,注意用活档案,让档案从工程建设中来,再服务于工程建设中去。在工作中,他们注意腿勤、口勤、手勤,讲究热心、细心、耐心。不论是领导还是一般技术人员查阅档案资料,他们都热情服务,不仅提供直接材料,还根据需要提供相关材料;不仅提供文字材料,还尽量提供图片、录像等直观材料;不仅提供现有工程材料,还相应提供外地优质工程材料。在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切实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的同时,注意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在服务中收集档案,在服务中完善档案,努力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

大型水利工程的效益大,风险也大,其档案资料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资料,对工程的运行、安全有直接影响。因此,搜集与管理好工程建设时期的档案资料至关重要。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注重运用、发挥好工程档案,实现档案管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由保管型向利用型的转变,在档案的利用与服务中体现档案价值,维护大型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笔者最近在一些地方考察时发现,创建极品工程似乎已经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一些工程项目包括个别基础设施项目的施工现场挂起了创建极品工程的横幅。以极品工程为目标,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标新立异,不失为有效的宣传手段,但作为质量目标而言,这一提法值得商榷。

极品工程是错误的概念

顾名思义,极品工程就是质量水平达到极致,不可能被超越的工程。但任何事物发展的过程,都遵循着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螺旋式上升的规律。这个过程没有极限和终点。工程质量作为反映建筑实体满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合同文件的明确规定及社会其它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总和,同样遵循这一根本规律。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去考察,人类社会对工程项目的要求不断丰富、提高;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工程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质量水平也不断被超越。极品工程却否定了质量的发展,反映了对质量的僵化认识。

另一方面,现代质量管理强调的是,持续的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永恒目标,质量改进贯穿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一个企业的微观管理,要实现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则要实现全行业质量水平的提高。如果质量水平达到极致,就没有了质量改进的余地,也丧失了质量管理的意义。所以,极品工程有悖于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工程质量具有影响因素多、易波动、变异大、隐蔽性和终检局限性的特点。对于工程质量,既不可能对组成工程的所有点进行检验,也不可能在建成后进行拆卸或解体检验,而是在对样本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而样本数据所具有的波动性和统计规律性,也决定了工程质量不能够用极品之类的词汇作为评价。

极品工程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工程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要求。但一些建筑企业强调工程质量,却没有在认识工程质量的内在规律、研究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上下真功夫。正是管理者对工程质量的一知半解制造了极品工程这样一个夹生的概念。极品工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知识匮乏的现状与全社会提高工程质量的要求的矛盾。

极品工程的现象也是一些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游离于经营管理之外,项目质量目标与合同要求脱节的结果。在很多建筑企业,质量停留在口号里,并没有真正贯彻到决策者的头脑里,融入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中。经常是搞经营的人,质量意识淡漠;另一方面,质量管理人员又没有资格参与经营决策。长此以往,质量管理文件变成表面文章,质量策划只是走过场,项目质量目标流于形式。

极品工程的危害

首先,极品工程盲目追求单一的质量目标,将严重冲击和干扰其它项目目标的实现。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分析,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是项目目标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工程质量受到进度、投资等条件的制约。极品工程片面地、无限地提高质量要求,势必带来投资浪费和工期延误。

其次,极品工程不利于实现质量控制。目标规划是目标控制的前提,极品工程作为极端的质量目标,给项目质量控制打下了错误的基础。同时,极品工程极大地增加了质量控制的工作量,而且事倍功半,很容易挫伤质量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致使效率下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于为了完成质量指标、实现领导意志,极品工程还有可能产生伪造质量记录、隐瞒质量事故等现象。果真如此的话,极品工程就不仅是不利于实现质量控制,而是站到了质量控制的对立面。

建筑工程,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