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持续发展与工程管理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难于定义的抽象的术语。[1]据美国学者Harris(1998年)统计,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定义己达113种。国外在生态与环境保护、社会属性、经济学角度和技术性角度都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2-5]一般认为,可持续发展概念应包含以下内容:①公平性,即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基本需要,强调的是人的理性逻辑型;②可持续性,即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持续增长,使之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它侧重于发展的时间维;③和谐性,即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侧重于时间发展的空间维。我国学者大多倾向于广义的可持续发展定义。这些定义强调社会的长远发展,既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也注重人类社会本身的公平与完美。
综合理解众多研究者的观点,可持续发展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标志是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考虑代际、代内及区域公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综合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改善以及公众的参与,最终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包含的内容看,大家比较公认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的今天,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我国倡导节约型社会,建筑业作为实现节约经济的微观技术层面,在工程管理活动中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其核心思想就是如何最有效的节约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确保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在建设行业高效、合理的体现节约型经济发展观,就是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工程项目的管理活动。因此工程管理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站在项目所处的整个社会经济的层次来进行管理,应用新的生产方式,实现项目的系统目标,解决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的工程管理是将工程项目作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复合系统,从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来衡量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工程项目对就业率和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的贡献上;对社会的影响包括为员工提供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和社会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控制废水和废物的排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的工程管理的特点
1、两种不同类型工程管理的比较
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的工程管理强调项目的自然属性,考虑社会属性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它的管理对象不仅仅是项目本身,而是将项目与其所在区域看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系统。在整个工程管理活动中,要求优先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与后工业时代相适应。
传统的工程管理基本上是一种以工程项目为核心,强调项目的自然属性的用途性管理,与工业文明相适应。运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以质量、成本、工期为最终管理目标。这两种类型的工程管理的价值观和优先度不同。
2、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工程管理的评价
实施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收益的最大化,是本阶段的最大化还是整个项目在全寿命周期的最大化是问题的核心。在传统的工程管理中,项目本阶段的利益是最重要的,项目实施所产生的污染物的管理和控制成本外部化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的工程管理则注重全寿命周期的最大化。通过两个方面对项目的收益进行评价,一个方面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建筑企业、业主产生的直接经济影响,可运用传统的经济评价的数据来核算项目的支出和收益,如成本节约、税收避免;另一方面是对项目对社会、生态环境产生的间接影响转化成经济上得失进行评价,即评价工程管理的外部不经济行为。
3、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的工程管理的实施原则
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的工程管理将更多的考虑社会效益、生态经济效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以下三点实施原则:第一,生态环境保护。减少由于建筑工地引起的污染、降低对周边区域的生态的干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第二,提供资源的利用率。尽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对已存在的建设设施进行重复利用;第三,综合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提高社会效益。对企业员工给予充分尊重,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增进交流。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的工程管理的一般流程
可持续发展理念知道的工程管理流程与传统的工程管理流程基本一致,但是在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强调的核心任务区别于传统的工程管理。
⑴ 项目建议书阶段在该阶段,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工程项目中,并根据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来制定计划。尤其是将生态风险评价作为项目建议书的一个重要内容。生态风险评价是以化学、生态学、毒理学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等科学技术,来预测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有害影响。生态风险评价是一个能灵活的组织运用各种数据、信息、假设和不确定性,从而对产生不利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的过程。生态风险评价为生态风险管理提供可能引起不良生态效应信息,从而为制定决策提供依据,从源头实现可持续发展观。
⑵ 可行性研究阶段[6]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是我国投资项目决策程序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决策的质量,可以说它是决定建设项目优劣的关键,是实现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基础。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引入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才是真正地以科学、严肃的态度重视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才是在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同时,维护了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⑶ 设计阶段建筑设计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设计过程主导了后续的建筑活动,如施工、运营维护、改造、拆除等,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与以往的传统建筑相比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更注重于事先考虑对环境的尊重与适应,如考虑如何更高效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同时营造出更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基于高效使用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和美观的要求。因此,反复修改详细设计,完善项目的设计方案。并根据设计方案调整工程预算,并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角度来评价可持续发展对工程的设计和造价产生的影响和贡献。
⑷ 招投标阶段向投标者对此方案进行报价、竞价,并鼓励投标者提出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节约的方案、提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种备选方案,并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投标者进行鼓励。对于建设活动产生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都应列入招标方案和报价中,从项目建设的源头,就用可持续发展观来协调管理活动。
⑸ 施工建设阶段项目施工过程会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建造清除和扰乱了场地上现存的自然资源(野生植物和动物、天然排水系统以及其他自然特征),代之以非自然的人造系统。建造和拆除所产生的废弃物占填埋废物总量的较大比重。在建造过程中散发出的灰尘、微粒和空气污染物等会造成健康问题。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则能够显着减少对场地环境的干扰、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自然资源,同时,还可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建设过程中,可提出新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建议,同时实时更新成本核算系统,对项目的成本进行监控。
⑹ 竣工验收阶段整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决策改变而引起造价的变化等变更资料,并将其带入到项目核算系统进行分析,要分析项目对生态环境、社会产生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
四、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的工程管理是工程管理理论的创新。其核心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影响、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在其所能得到的各种资源的约束下,追求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并要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程管理,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