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主流大军建筑施工企业却日益面临着高产低利的尴尬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更有来自于施工企业内部的诸多问题所导致,的确需要我们根据以往的工程项目进行总结、从各个角度来分析思考,找出其症结所在,从而有效的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工程的造价角度谈谈对高产低利现象的认识。
高产低利对企业的影响
笔者经调查,三年前,一大型国有企业曾为承揽到几亿元的合同价款的工程项目而兴奋不已,因为当年的产值指标任务完成了,无工程可干的状况结束了,人员和闲置的机械都可以动起来了,这当然成为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但工程项目实施到第二年,体现在工程造价方面的问题便一一凸现。首先,由于当时投标时间仓促,对发包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的工程量及项目未进行细致核对,因此,投标时的工程量清单有漏项及负量差,而合同约定的工程项目总价为投标时工程图纸范围内的所有工程量及项目,除在施工中发生工程图纸范围之外的重大设计变更,一律不做调整,这样在工程量少计及漏计方面的损失将不能找补。其次,由于工程所在地在外省市,当时投标报价时对当地的定额内容不甚了解,当地的人工、材料、机械市场情况没有做充分的调查,导致清单组价漏项。一些主要材料的市场价格入价偏低,也有一些材料在第二年出现上涨,造成实际施工时的价格与投标时的综合单价相差较大。例如,经核算现场每1m3的商品混凝土就要比投标价高出100元,这个大型项目有上万方的混凝土和几千吨的钢筋,其高出投标的成本算一算着实可怕。导致了工人们每辛苦一天,不是为企业和个人创造了效益,而是又赔进去多少,居高的产值与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企业不干不赔,少干少赔,多干多赔,企业如何走出高产低利的怪圈,引发我们深思。
施工企业在高产低利的局面下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只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消耗。熟练的、技术等级高的工人劳务费用自然会较高;质量低劣的材料与性能优良的合格材料价格相差悬殊;机械性能良好、效益更高的施工机械使用成本远远高于旧有的性能较差的机械。这样,降低消耗的代价可能便是使用不熟练的劳务队伍、选择低劣的建筑材料、使用陈旧而性能差的工程机械。而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等要素又与我们选择的劳务队伍的劳务水平、设备材料的质量优劣、施工机械的安全高效息息相关。如从牺牲工程质量、安全入手来降低成本实为不明之举,这将给企业带来深远的恶性循环。另外高产低利局面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施工企业人员在心理上的不平衡,责任心、积极性很难调动,造成工作态度消极。同时也阻碍了企业的人才引进及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其影响可见一斑。
承揽施工项目的盲目性为高产低利埋下隐患
分析以上情况,施工企业如何从内部的造价管理角度入手,在工程的投标报价阶段就做好事前的预测与控制工作,不为工程实施的亏损埋下伏笔,并有效地提高施工企业的赢利水平,这是我们广大从事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先究其原因,再提高和改进内部造价管理工作,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失误,工程项目效益一样大有潜力可挖。
由于我国建筑市场供大于求,形成了买方市场,外部市场环境的激烈竞争,使众多施工企业面临着无米之炊的局面,因此为承揽到工程,施工企业垫资的有之,低于成本价投标的有之,这些盲目的恶性竞争是导致施工企业挣扎在亏损边缘的原因之一。企业的盈利能力不仅仅凭借高效的企业管理和成本控制,合理的工程价格是盈利的前提,如上所举例的项目中标价低到成本线以下,超越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即使施工管理的再好,损失也是难以挽回的。另外现在施工企业的某些机制也会造成承揽施工任务的盲目性,上级部门每年度会下达对各基层施工单位的领导者的产值任务指标,年度考核结果与奖励制度直接挂钓,所以有些基层单位的领导者有标就投,中标就干,先有了工程再说的做法已经非常普遍,利润如何似乎放到了次之的位置上,风险意识淡薄,如果从这样的角度去承揽工程项目,虎头蛇尾的工程仍会高居不下,高产低利现象将无法从源头得到有效的控制。
新的计价模式对工程造价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的造价体系工程造价人员需要做的只是算量、套项、取费、汇总之类的重复性劳动,投标阶段各投标单位的报价,只是当时时期的一个工程价格,如工程中标,竣工后结算一般采取以实结算的方式,即根据竣工图计算工程量,人工可以调差,材料可以找差,对施工单位来说量与价的风险都不存在。所以,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及出台相应的评标原则后,这种计价模式的改变就意味着工程造价人员的责任的改变,延续多年的观念及工作模式也要随之改变。为使施工企业面临的高产低利的风险降至最低,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工程投标价格的确定这一重要环节上,我认为造价人员先期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工作的重点。
工程量清单的查疑补漏不容忽视。工程项目招标阶段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的工程量清单是工程图纸量化的体现,应该准确全面地反映工程图纸的全部内容。这也是准确计算工程造价的前提。另外招标文件所附的工程量清单不仅对招投标阶段的招标人及各投标人具有约束力,同时也是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由此可见,工程量清单是贯穿工程项目始终的重要的造价文件。如施工合同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其合同价款约定为工程承包范围内的总价,其工程量清单的查疑补漏工作更是尤为重要。因此,参与投标的施工企业必须组织经验丰富的造价队伍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招标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复核,如经核查发现工程量清单有缺漏项及工程量误差,应逐项汇总并在规定的递交答疑的时间内提交给招标方,以便招标方能修正清单,力求工程量清单的完整与严谨,减低施工单位在报价上量与项的风险。但目前往往由于招投标阶段的时间比较紧张,施工单位造价人员对工程量清单的核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甚至省去了此环节的也不为少数。的确,工程量的计算专业性强,项目繁多,要想在短时间内准确高质量的完成也很不易。我认为施工企业造价人员可采用以下方法:其一,使用快捷的的计算机算量软件,以较少的时间和人员高效地完成工程量清单的核对工作,以适应投标阶段紧迫的时间要求。还可减少因人工计算手误造成的秕漏。同时各专业要紧密配合,相互沟通。避免各专业因缺乏沟通而造成专业交叉项目的遗漏。其二,建立投标工程信息库,积累以往多项工程投标造价数据及指标,以备在投标时对所做项目据其结构类型、面积、层数等方面对一些主要的工程量造价指标进行核算,从而有重点的对关键项目的工程量清单进行核查,并在详尽阅读所有工程文件的前提下找出清单的遗漏项目。如果在这个阶段工程量清单上存在较大的疏漏,对施工企业造成的损失有些是无法挽回的。
重视可竞争费用制定,体现企业竞争力。工程项目的费用组成中有一项费用是措施项目费,包括技术措施费和其他措施费,工程量清单是以项为单位列出。施工企业对所填报的措施费用的准确性负责,并包干使用,即使实际施工超过上述措施项目费,招标人亦不予补偿。可见是属于可竞争费用。由于各个工程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例如:地基处理状况、排降水情况、工程施工期是冬季还是雨季,施工现场情况等等。因此在工程投标阶段就应组织施工组织人员对工程文件进行分析,编制出经济合理、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并落实技术组织措施。对于工程项目某些重点、难点的分部工程可同时制订几个施工方案,如土方施工方案是采用大开挖,还是边坡土钉支护或是锚杆支护,排降水是采用井点还是深井等等。不同的施工方案费用就有差异,同时还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通过多方案的互相比较,以技术和经济角度来分析取舍,以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 而措施项目费的报价又往往是各投标单位相差较大的。造价人员可通过对各方案的造价比较准确把握各方案报价的差异,使报价资料的经济合理,并为最终报价决策时提供参考数据。
推进企业定额的编制完善势在必行。从2001年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开始,建设主管部门就积极倡导各施工企业编制反映自身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企业内部定额,因企业定额在材料消耗、用工消耗、机械种类及机械配置和使用方案、管理费用的构成等各项指标上,基本上是按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与采用地方定额或行业定额相比,更可以真实地表现了自己企业的施工管理上的特点,更准确的反映工程实际成本。如施工企业能俱备这样一套完善并能真实体现企业管理与技术水平的内部定额,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一标两算,实现同一投标报价书的两种定额的关联转换,即按照地方定额编制出的社会平均水平的报价与按照企业定额编制出的社会先进水平的报价同时完成,使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投标工程的内部成本到底是多少,利润空间有多大,从而确保最终报价决策时心中有数,不会造成盲目压价。但目前我了解到的施工企业拥有自己企业定额的数量非常之少,个别已编制的应用情况也不理想,有的电算化程度未达到简便快捷,有的编制的不切企业实际,只是地方定额的翻版。因此,我认为从企业的生产技术发展、企业管理的提升、市场竞争的需要及提高经济效益几方面来讲,推进企业定额的编制工作势在必行。
增强风险意识刻不容缓。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尤其是实行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有些省市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有些省市采用公示拦标价,使工程造价降低至少10%甚至更高。这样无形降低了利润水平。而先订价后施工又可能因工程的施工期的跨度出现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的上涨。因此,施工企业在报价方面建立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是必需的。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综合单价除了人材机费用外,还包括管理费利润及风险费用,可见,风险费用是需考虑并计入综合单价的。但目前大多数的情况是施工单位在投标报价时套定额消耗量项目分析出人、材、机费用,其中材料费再按照建设主管部门每月发布的材料信息价入价后计取管理费利润,风险费用根本无暇顾及。不作考虑的原因也有,是考虑风险费用会提高工程造价,从而降低报价的竞争性。本文认为风险费用是必须进行审慎分析的。材料费在工程造价费用中占了很高的权重,其涨幅程度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最为敏感。因此,造价管理人员在日常就应做好价格收集工作,对工程施工的一些主要材料建立资料库,也可根据其每月的价格变化情况绘制价格曲线,到规定阶段进行总结分析,材料淡旺季的价格变化,自然年的价格涨幅以及国际市场形势对一些材料价格的影响等等。通过日常价格数据的积累,再结合具体工程的情况(如施工工期的长短、工程主体施工的季节等)对所投标项目应考虑的价格风险因素做出判断。对于外省市的投标项目,各项风险因素更是不可忽视,不可按照以往投标的惯例闭门造车,需要做更多的考察准备工作,去掌握另一个外埠市场的各项信息,以避免在不了解市场及规则的情况下报出极低价,当风险转化为损失时,则可能最终冲抵多增加的利润,甚至减少原有的利润使施工企业造成亏损。另外在投标阶段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还要保证计算数据准确,不出现手误,以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有一点,如工程中标在与甲方签订固定总价合同时,应约定双方风险的范围,例如:当材料价格涨降幅达到多少比例时,可以进行结算;在发生设计变更的工程量达到什么幅度可以计算工程量,价格如何确定等。当固定总价合同不做这些具体约定的情况下,材料的补差是没有依据的。因此,加强对施工合同的条款订立的管理,可有效的降低工程风险。总之,报价风险的预测需要的是日常工作的积累、良好的前瞻性以及对市场的敏感度,施工企业应主动寻求防范风险的措施,从而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目前我们的施工企业面临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外部环境的千变万化,施工项目的利润水平微薄,如果在管理工作上仍延续传统的模式,不去研究市场,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则企业会从微利到无利直至被市场淘汰。高产低利现象的普遍性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同样我们的施工企业也必将为之改变。机会总是会光顾有准备的人,我们的施工企业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