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目标成本管理探讨

(一)成本的经济实质

成本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其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生产过程,既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同时又是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指出: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从商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

马克思对于成本的认识,是我国学术界进行成本研究的指南。我国学术界以马克思的成本理论为依据,将成本的经济实质概括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成本已不再局限于产品成本,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例如,在内涵上,它打破了C+V的界限,扩展到包括设计成本、战略成本、资金成本、质量成本、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等多种成本形态;从外延来看,主要表现为成本应用范围的扩大,从产品生产阶段扩展到产品的设计阶段,从生产者领域扩展到消费者领域。因此,成本在保持其本质特征的前提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二)目标成本的概念与特性

所谓目标成本,是指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企业为完成目标利润而确定的最高成本控制限额。目标成本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营管理目标,它同时具有目标和成本的特征。从目标角度来看,它是企业设定的众多目标当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企业预先设定的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成本目标,它以成本为核算内容,以价值、货币为表现形式。从成本角度来看,它是企业作为奋斗目标和控制目标而预先设定的产品成本,即用货币表现的费用支出。这种成本具有约束性、可分性、激励性、可核性等性质,是一种低于目标成本和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成本。可见目标成本既有成本的属性,又有目标的属性,是二者的统一。

目标成本管理,即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成本预算、成本决策、测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控制和核算等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也是企业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根据企业的利润目标确定目标成本,将目标成本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解,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目标成本进行控制,对实行目标成本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考核。

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要求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总的奋斗目标,用它来规划和控制成本和费用的支出。同时,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乃至每个员工,都要围绕总体目标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如成本目标、生产目标、销售目标、质量目标、技术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使目标成本管理能够真正推行下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目标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

传统的成本管理在成本规划时不考虑市场状况,成本管理活动也仅限于企业内部,而没有延伸至整个价值链;另外,成本管理仅仅局限在产品的生产过程,而不是在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可以说是一种生产导向型的成本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只重视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制造费用等显著的成本项目,忽视了市场需求、工艺与流程的再造等因素对成本的影响,对成本构成的分析不够全面;成本控制属于事后控制,在成本发生之后对其进行分析,成本管理缺乏主动性和全局性。目标成本管理是以市场价格和目标利润为起点,确定产品的一个容许成本,产品和过程设计被用来降低成本,从而达到目标成本。它在关注内部成本效率的同时,考虑外部市场环境,将成本管理活动延伸到整个价值链;成本削减始于产品与流程设计阶段而非仅仅在产品生产阶段,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成本考虑在内。

目标成本管理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之间的差异根源在于它们所依赖的理论基础不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一个闭式系统,这种方法忽视了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影响系统运行的因素考虑较少,只有在实际发生的成本与设定的标准之间发生差异时才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努力维持预先设定的标准,而目标成本管理体现了开式系统方法。这种方法注重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重要性,更多地考虑影响系统运行的相关因素,在实际成本发生之前便采取控制措施,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标准。

二、我国企业实行目标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我国传统成本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国传统成本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是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基本相适应的,对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加入WTO的现实,企业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的经营理念已相当落后,传统成本管理工作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成本管理的内容不够全面,仅仅局限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忽视开发设计过程、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企业没有形成一整套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的结果缺乏有效地考核。

(二)企业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建议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我国企业在实行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树立全新的成本管理观念,强化员工的成本意识。企业应该打破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的束缚,在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耗费加强控制的同时,将成本管理的视野向前延伸至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水平;向后延伸到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修理及处置为企业所带来的成本,把生命周期成本作为产品成本大小的衡量标准。同样,成本管理的范围也应该突破企业内部的界限,与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和下游产品分销商等共同努力,在产品成本整个价值链上共同进行成本控制。与此同时,还要强化全员的成本意识,强调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把成本管理确定的奋斗目标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这对目标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健全与目标成本管理相适应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制度。实行目标成本管理,需要建立一套与市场相适应的内部价格结算体系。企业内部各责任单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时,应该以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为依据进行统一结算。设定内部转移价格应以市场价格为依据,尽可能缩小与市场价格的差距。这样做有利于明确各责任单元的责任,为以后的目标成本考核奠定基础。

企业把根据产品战略和长期利润规划制定出的目标成本逐层分解后,要对实际成本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控,克服和纠正所发生的偏差。目标成本的实现有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成本控制制度,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合理划分责任中心,对产品成本发生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各责任中心要定期编制成本控制报告,说明实际成本的发生情况,如果与目标成本有差异,找出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生差异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3.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各种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企业实行目标成本管理需要来自多方面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产品定价和竞争者信息、各种成本数据、顾客需求信息以及供应商数据。这些相关数据有助于目标成本管理团队理解顾客需求、竞争产品及产品设计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所必须的,关系到目标成本管理的成败。

4.将目标成本与责任成本相结合,建立责任会计系统。在目标成本管理中,目标成本的确定、分解、控制等通过与责任会计相结合,就可以将其转化为责任成本来控制和管理。企业可以将目标成本纳入责任会计系统,以目标成本为基础编制责任预算,核算目标成本的发生情况,明确各部门对成本管理的责任,对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为奖惩制度提供客观依据。这样结合,体现了企业内部责、权、利的统一,使目标成本管理的推行与实施有了可靠的基础和切实的保证。

工程目标,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