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造价超额的6大元凶,你知道吗

市政工程施工中,全过程造价管理动态性较强,但实践中发现,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多为被动控制,且结果多不理想。为什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不力?有六大成因?你接手的工程踩雷了吗

1概预算中动态管理理念运用不足

传统模式下的市政工程概预算多为静态式,其人材机价格同编制年相对应;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材机价格随供求而波动。通常,市政工程的概预算需要经历初设编制、施工图设计编制、竣工等阶段,期间,人材机价格变化对造价控制产生根本性影响。有工程从立项编制概算到工程竣工,定额人工单价先后调整4次,增幅近54%。但概预算并未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无法达成以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结算的初衷。

2造价控制多为被动控制

目前,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多停留于结算层面,预算主要是确定招投标控制价,常被忽视。概算对预算以及预算对结算的指导应以主动造价控制为基础,而现实是被动控制占据了主导。究其原因,一是设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主动控制意愿不强,浮于表面数字游戏,未从设计深层真正限额;二是主动造价控制乏力,片面求好、快、全,不求投资、效益最佳性价比。

3设计者对经济性、适用性认识有限

设计市政工程图纸时,部分设计人员倾向于使用新设备、新材料,忽视经济性、适用性主旨。事实上,设计者应充分了解新材料、新设备的性能、价格,并以经济指标论证或分析作为选用前提,切忌选用非强制性的高成本材料(如材供应商少、造价高,性价比较低);一旦选用,需经业主同意,保证其安全及社会效应。

4分段式设计管理法多滞后于市场经济规律

当前,市政工程设计惯用分段式管理法,设计单位负责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结算由其他单位负责,设计单位对结算结果一无所知,无法作出精准分析、总结。概预算依据定额确定,既滞后于市场变化,不利于造价掌控,又反映出设计单位对市场实际成本预估不足,可能拉大预算、结算差距。

5图纸设计深度不足

市政工程普遍由多个分项组成,施工环境复杂、工期要求紧,而设计单位多无法抽调足够设计人员参与;

又因施工踏勘不够,致使设计图缺乏深度,工程概预算中的实际值被迫以估算值替代。而部分市政工程工期紧,被迫设计、施工同步,地质资料未完备时,初步设计已开始,使误差拉大。例如:某项目工期仅2年,被迫设计、施工同步进行,缺乏细致的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单位道路施工图仅区分水塘段和普通段的基层处理,致使开工后道路施工基层换填毛石变更较多,费用大增,增加道路场坪部分造价3000多万元。

6逐利驱使,施工单位并不主动优化图纸

通常,施工单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对造价控制的主动性不足。市政工程尤其如此,不确定的地质情况更增加了变更的可能性。例如:某工程换填道路基层时,施工单位只按水塘段施工图施工,不考虑环境因素。实际情况是部分水塘段为海南雨后积水造成,简单水路疏通即可极大改善施工条件,只要适当调整换填方案,减少换填量,工程造价便可降低。

市政工程,造价超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