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损耗钢筋下料法

钢筋的用度,在工程项目成本中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控制好钢筋的损耗,无疑是项目管理人员的关注重点。在中国内地,钢筋的标准损耗率为3%,但是很少有施工单位能够做到;在香港,由于规范不允许使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故钢筋的标准损耗率定在4.6%,实际上施工单位一样难以控制到这个水平。

近几年来,钢材的价格一路飙升,特别是2008年,香港建材市场的钢筋价格从年初的每吨4000港元左右,猛增到后来的9000多港元,使得钢筋在工程成本中的比重日渐增大。这样一来,钢筋的有效使用和合理节约就有了更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成了工程人员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

在目前的工程施工领域,钢筋损耗的大小,与钢筋翻样有很大的关系,下料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损耗率的大小。而下料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要检查其合理性,检查的工作量与翻样的工作量几乎相若,因此,现场基本不会有复查的机会。所以,下料的合理性完全取决于翻样人员的经验和思维方式。

在现场,翻样人员为了方便钢筋的绑扎,对墙、柱标准层下料往往会用如下的公式进行计算:L=nH+L1。其中:L为下料长度;n为层数,当单层下料时,取1,当两层一起下料时,取2;H为层高;L1为搭接长度,当用锥(直)螺纹、电渣压力焊进行连接时,取0。

这样下料,无疑会方便施工。因为如果用此方法,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伸出混凝土面的钢筋高度基本是最低的,刚好是一个搭接长度和接头错开长度,或者是电渣压力焊、直(锥)螺纹连接的最佳操作高度。

例如,一根直径为16毫米的钢筋,需要为层高3.6米的建筑下料,若50%错开,搭接长度是40.6倍的直径,即0.65米,单层开料长,则下料长度计算式为:L=13.6米+0.65米=4.25米,一根原长12米的钢筋下两次料后为8.5米,还剩下3.5米,浪费掉是多么可惜。当然,可能别的地方用得着这个余料,但是这种计算方法明显是不合理的。

怎样才算合理呢?当然是零损耗下料法,即完全没有损耗的下料方法。为了便于阐述其原理,这里举一个例子(以内地的强制性规范及计算方法为依据),列出了两种典型钢筋及其主要的连接方式的标准层下料,其中D上、E上指计算表格的上一格的数据,具体如下表所示:

【按:此处原文无表。可有同学寻思着制作一下?】

由以上下料表可以看出,不管是搭接接连还是螺纹连接,下料长度只有两种规格3米或4米(其实,当层高较高或有较好的工作台时,下料长度可以为6米,视具体情况而具体对待)。这样,同一种规格的钢筋在同一层就只有一个下料长度,下料时就会很方便,12米的原长钢筋一分为四或一分为三,就是3米或4米的铁料,损耗为零。

当然,也要看到,用该方法,基本上每层混凝土面钢筋伸出的长度都不一样,可能会给钢筋绑扎带来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绑扎搭接的钢筋时比较麻烦。因为常规下料的钢筋绑扎时,规范要求一半截面错开,所以有一半钢筋是直接立在混凝土面上的,另一半则是控制搭接长度来确定钢筋位置的。而用该零损耗方法下料后,所有的钢筋都要用控制搭接长度的方法来确定钢筋位置。同时,还要看到,有的接头位置会比较高,甚至超过2米,这就需要有较安全的工作台来协助施工。

当然,以上是以内地的强制性规范及计算方法为依据来运算的,而香港在2009年9月1日前审批完成的图纸,是完全没有抗震要求的,对钢筋搭接的位置、搭接截面的错开长度等没有任何要求。因此,在香港地区用这种零损耗下料法,要比在内地用方便得多。香港建筑业协会出台的《香港2004年混凝土结构使用作业守则》在2009年9月1日开始执行,但其对抗震的要求依然没有内地高,因此,香港的地盘施工是有条件做到墙、柱钢筋零损耗开料的。

本人在香港上环和风街地盘工作时,曾尝试以这种方法下料,以控制钢筋的损耗,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只要做好以下相关工作,这种方法是完全可以大范围实行的:首先,要同翻样技术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其完全理解该计算方法的要领;其次,技术交底时要与扎铁分包商详细地沟通,要求其按搭接长度控制钢筋位置;最后,地盘要准备必要的工作台,以方便扎铁工人工作。【按:扎铁即钢筋绑扎。行内普遍这么说的。但有人也把钢筋绑扎用的铁丝叫扎铁。】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个典型例子,不一定适合很多工程,而且现场往往会由于钢筋原长(12米、9米等)不同、楼层高度不同等实际情况,需要灵活掌握下料的长度,但也不外乎3米、4米、4.5米、6米这几种长度。

要想做到钢筋零损耗或者少损耗,地盘在开工前必须有一个详细的策划,多考虑几层的情况,否则容易出现长度不足的状况;同时在标高有变化的楼层,更应特别注意下料长度的变化;当基础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下料了。

零损耗,钢筋,下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