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沉降观测具体怎么做?
进行地表沉降观测,要在测区内选定适量的水准点作为地面观测点,并埋设标志,同时在沉降范围外的稳定处设置适量的基准点。为了缩短基准点到观测点的距离以减少观测点的高程误差,也可把基准点设在沉降范围内,但必须设法使基准点的高程不受地表沉降的影响。
例如采用深埋钢管标,它是把钢管底部锚固在基岩上,外面用套管保护; 或埋设双金属标,即用膨胀系数不同的两根金属芯管放在同一根套管中,根据两芯管顶端由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高差变化,推算出每根芯管顶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高程改正数。在一个测区内至少要设置3个基准点,以便通过联测验证其稳定性。从基准点出发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各观测点的高程。
水准线路常分两级敷设。首级水准线路用精密水准测量(见高程测量)方法施测,构成网形,并附合在基准点上。然后在首级点之间用稍低的精度敷设低一级的水准线路,用以测定其他观测点的高程。不同日期两次测得同一观测点的高程之差,即代表地面高程在这两次观测期间的变化。为便于分析,常把同一时期内各点沉降量标记在地形图上,并勾绘出等沉降曲线;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测点,则常绘制沉降量同时间的关系曲线。有了地表沉降观测的大量资料,就可以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沉降规律,预计沉降的发展趋势,分析沉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同一地点埋设几个深度不同的钢管标,经重复水准测量,测得它们之间高差的变化,可以了解不同深度软土层的压缩情况。对于集中在同一地点的一组钢管标,可以用激光水准仪自动定期扫描并记录其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