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馆址选择有哪些最佳环境

博物馆馆址选择有哪些最佳环境?

馆址选择的最佳环境应成博物馆群

我国博物馆建筑的馆址选择是否以环境选择为重点,可以从博物馆建筑在城市中的分布可以看出。以最具代表性的北京为例,北京现有博物馆已超过百座,据全国之首,除遗址博物馆基本上就立在固定遗址外,其余选址的博物馆、尤其是一些大馆的馆址是各据一方,呈典型的东西南北中皆有的散点式布局形式,这种遍布全城的散点式布局形式似乎是表明北京市的环境到处都适合博物馆馆址选择要求,然而事实却并不然,北京各馆所选馆址的环境很少是理想的,就以国家博物馆来说,虽是位于市中心,但广场大片石材铺地,广场及周围地区绿化面积太少,春季风沙大,夏季炎热,冬季寒风凛冽,区域小气候难以改善,而其它馆则多在居民区或混杂区,缺乏应有的人文环境。

偌大的市区被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功能分区,不论其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有不同,因此只有某些区段适合博物馆的馆址需要而不可能全都适合,可见散式布局是博物馆选址没有注重环境选择而形成。这似乎是为了方便观众参观。

但博物馆不同于商店、幼儿园、中小学校、旅游、饭店、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等商业服务性文化性建筑,同一项目设施的营业服务项目大致相同,人们只需就近消费即可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各个设施均有一个服务半径问题,以便利顾客。而各博物馆的藏品与陈列都各不一样,不是参观了一个馆就可以不用参观其它馆,相反各馆的陈列人们都会感兴趣都需要学习,散点式布局是保证了去就近的一个馆是方便些,但到其它各个馆就更为不便了。

可见散点式布局既没有方便观众又使博物馆丧失了合适环境的选择的机会。这也表明了我国博物馆的馆址选择对环境选择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城市中的博物馆的布局看:除众多的纪念馆与遗址博物馆就地建馆外、选址建造的博物馆也多不是采用散点式布局形式,而是成群建造博物馆群。所谓博物馆群是少则三五座多则十来座博物馆相互毗邻地建在一起或相距很近,而形成一个博物馆群体。虽然雹的出现并不太久,但从伦敦南肯辛顿建成的博物馆群至今也有百多年历史了,那里群集了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伦敦科学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皇家博物馆与伦敦地质博物馆等四个大馆,该馆群被称为博物馆圣地。如今不仅发达国家数量较多,而且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出现,如墨西哥城的普尔特佩尧公园内聚集了六七座博物馆、新加坡圣陶沙岛上聚集了五六座博物馆。

而这些博物馆群所在环境如何?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听到各种媒体有关博物馆群中的某博物馆易地重建或遭自然环境的侵袭,博物馆建筑都完好地被当着永久性建筑在正常使用,这足以表明博物馆群所选环境符合博物馆建筑选址时所需要。再具体点看,象位于荷兰鹿特丹博物馆公园中的四座博物馆群与位于东京上野公园中的十余座艺术博物馆与一座科学博物馆其环境之好自不必说,就是不在公园内的许多博物馆群所在环境也是极好的。

如位于柏林市中心的河心岛上集中了国立美术馆旧馆,佩加蒙博物馆,国立美术馆和彼得博物馆等数座大馆,早就被称为博物馆岛,它们以桥与两岸相连,清洁安静更有美丽的风光,岛上还有皇宫、教堂及花园等,具有极好的文化氛围与历史氛围;又如位于华盛顿市中心的国会大厦前的博物馆群,十来座国家级大型博物馆分别在国会大厦前宽阔的绿地两侧,一直延伸到独立纪念碑下的大面积草坪及河流湖泊,其上又有几座纪念馆,雄伟气派,极好地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所在地段安静优美、有理想的小气候,虽不叫公园却是市中心的大公园,还如德国法兰克福穿过老城区的美因河岸旁,绿树成阴,河水清澈,绿树丛中一座座历史性建筑将两岸环境点缀得十分美丽,并具有真实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基本利用这些历史性建筑改群或改建成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十余座使其成为一个大型博物馆群而被称为博物馆岸。

可见,国外博物馆选址时对十分注重环境的选择,总是选择最符合博物馆需要的城市环境地段来建造博物馆群,使各馆都能有最理想的环境地段的同时更便于发挥博物馆的群集效应,如便于互相交流,便于互相促进,便于仓Ⅱ造浓烈的博物馆环境氛围,便于观众参观各馆等。因此,博物馆群在国外发展很快仅德国就有69个博物馆群,它已成为博物馆建筑选址时注重环境的标志。

针对我国博物馆建筑散点式布局具有既不能方便观众,更不能使博物馆选到合适的环境地段弊端,我国博物馆建筑的馆址选择势必应摈弃散点式布局,而借鉴国外这种形成博物馆群的布局形式。博物馆群的布局形式的前提是馆址选择时十分注重环境的选择,只有选到城市中最适合各博物馆需要的环境地段后才能规划博物馆群的建设。只有各个博物馆在馆址选择时把环境选择当作关键,才能自然地,不约而同地选蓟城市中最适合博物馆选址要求的地区来,而不会把各处都作为选址的合适地段。

博物馆,馆址选择,最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