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盾构掘进技术有哪些

掌握盾构掘进技术有哪些?

◆ 密闭式盾构掘进控制内容构成

二、开挖控制

◆开挖控制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开挖面稳定。

(一)土压(泥水压)控制

1.土压式盾构,以土压和塑流性改良控制为主,辅以排土量、盾构参数控制。泥水式盾构,以泥水压和泥浆性能控制为主,辅以排土量控制。

3.

(上限值)Pmax =地下水压+静止土压+预备压

(下限值)Pmin = 地下水压+(主动土压或松弛土压)+预备压

(二)土压式盾构泥土的塑流化改良控制

(三)泥水式盾构的泥浆性能控制

◆泥浆起着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依靠泥浆压力在开挖面彤成泥膜或渗透区域,平衡了开挖面土压和水压,达到了开挖面稳定的目的;二是泥浆作为输送介质。

◆泥浆性能包括:相对密度、黏度、pH、过滤特性和含砂率。

(四)排土量控制

三、管片拼装控制

(一)拼装方法

1.拼装成环方式:错缝拼装。

2.拼装顺序:下部的标准(A型)管片标准管片邻接(B型)管片楔形(K型)管片。

3.盾构千斤顶操作:随管片拼装顺序分别缩圆盾构千斤顶非常重要。

4.紧固连接螺栓:先紧固环向(管片之间)连接螺栓,后紧固轴向(环与环之间)连接螺栓。

5.楔形管片安装方法:装备能将邻接管片沿径向向外顶出的千斤顶,以增大插入空间。

6.连接螺栓再紧固:充分紧固轴向连接螺栓。

(四)楔形环的使用曲线施工;进行蛇行修正。

四、注浆控制

(一)注浆目的

1.防止地层变形。

2.及早使管片环安定,盾构的方向控制容易。

3.形成有效的防水层。

(二)注浆材料的性能

一般对注浆材料的性能有如下要求:

1.流动性好;

2.注入时不离析;

3.具有均匀的高于地层土压的早期强度;

4.良好的充填性;

5.注入后体积收缩小;

6.阻水性高;

7.适当的黏性,以防止从盾尾密封漏浆或向开挖面回流;

8.不污染环境。

(三)一次注浆

1.同步注浆在空隙出现的同时进行注浆、填充空隙的方式。

2.即时注浆一环掘进结束后从管片注浆孔注入的方式。

3.后方注浆掘进数环后从管片注浆孔注入的方式。

◆一般盾构直径大,或在冲积黏性土和砂质土中掘进,多采用同步注浆;而在自稳性好的软岩中,多采取后方注浆方式。

(四)二次注浆弥补一次注浆缺陷

◆作用如下:

1.补足一次注浆未充填的部分;

2.补充由浆体收缩引起的体积减小;

3.以防止周围地层松弛范围扩大为目的的补充。多采用化学浆液。

(五)注浆量与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应根据土压、水压、管片强度、盾构形式与浆液特性综合判断决定,一般取l00300kN/m2。

盾构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