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规范网知识沉井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

沉井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

沉井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

沉井是深基础施工的一种常用方法。其特点是:将位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基础或构筑物,先在地面以上制作,形成一个筒状结构。然后在筒内不断挖土。借助井体自重而逐步下沉。下沉到预定设计标高后。进行封底,构筑筒内底板、梁、楼板、内隔墙、顶板等构件,最终形成一个地下建筑物基础或构筑物。沉井一般由井壁、刃脚、内隔墙。凹糟、封底及顶盖等部分组成。井孔即为井壁内由隔墙分成的空腔。有时沉井还配有射水管系及探测管等其他部分。沉井由于施工不当引起的质量问题还是十分常见的,本文注意讨论沉井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沉井外壁粗糙、鼓涨

1.1现象、危害性:沉井浇筑混凝土脱模后,外壁表面粗糙、不光滑,尺寸不准,出现鼓胀,增大与土的摩阻力,影响顺利下沉。

1.2防治措施:

1.2.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浇水湿润,清洗干净,钢模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少于两遍,不得漏刷;模板接缝、拼缝要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刮腻子堵严,防止漏浆。

1.2.2模板必须支撑牢固,支撑应有足够的刚度,如支撑在软土地基上应经加固,并有排水措施,防止浸泡。

1.2.3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浇筑,严防下料过厚及漏振、过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2.井壁孔洞在下沉前不作封闭处理。

2.1现象、危害性:下沉时泥土和地下水大量涌人井内,影响施工操作,对较大孔洞,会造成沉井每边的重量不等,影响重心偏移,下沉过程容易发生沉井倾斜。

2.2防治措施:

对于较大孔洞,在制作时,可在洞口预埋钢框、螺栓,用钢板或方木封闭,中填与空洞混凝土重量相等的砂石或铁块配重。

3.沉井出现超沉或欠沉

3.1现象、危害性:沉井下沉完毕后,刃脚平均标高大大超过或低于设计深度,相应沉井预留孔洞及预铁件的标高,也大大超过规范允许的偏差范围,给施工造成困难。

3.2防治措施:

3.2.1在井壁底梁交接处,设砖砌制动台,在其上面铺方木,使梁底压在方木上,以防过大下沉。

3.2.2沉井下沉至距设计标高0.1m时,停止挖土和井内抽水。使其完全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或接近设计标高。

3.2.3采取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和使动水压力向下措施,以避免流沙现象发生。3.2.4沉井下沉趋于稳定(8h的累计下沉量不大于l0mm底时),始进行封底。

4.水下浇筑沉井地板时,导管进水

4.1现象。危害性:导管进水后,混凝土不能顺利排出导管,且混凝土内隔有泥水,水下浇筑混凝土条件被破坏。

4.2防治措施。

4.2.1初灌漏斗的容量要经过计算,保证第一斗混凝土灌人后导管底端能埋人混凝土中0.8~1.3m。

4.2.2导管内的阻水装置用橡胶球、混凝土塞。木球等;宜设于第一节法兰以下500mm处、初灌后球排出管外,保证在导管下筑成小堆,把导管埋人混凝士内,建立水下混凝土灌筑条件。

4.2.3浇筑过程导管下端应埋在混凝土中1~1.5m。

4.2.4混凝土平均升高速度不小于0.25m/h。

4.2.5水下混凝土每浇灌l0m2,做两组试块,其中一组ld后拆模,放到水下进竹同等条件养护,另一组置于标准养护室养护,水下混凝土封底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准从井内抽水。

5.完工后井圈上表面混凝土浮浆处埋不干净

5.1现象。危害性混凝土浮浆是一层强度低于捣实混凝土强度的软弱层。外圈井壁接高前。已施工完成的井圈上表面混凝土浮浆不处埋干净,容易造成在软弱层中发生渗漏。

5.2防治措施:

井壁厚度较薄防水要求不高,施工缝可用平缝,当防水要求高时可在井壁中心埋设止水钢板或橡胶止水条。井壁厚度较大时用凸式或凹式施工缝,凸式容易清洗凿毛,凹式缝清洗不容易,浇筑方便。凸、凹、平缝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前,下面的混凝土面均须凿毛,扫清凿下的粒屑,用水湿润混凝土面,铺浆l0~l5mm,然后浇筑混凝土。保证新、老混凝土强度足够,无浮浆、浮粒存在。

沉井工程,质量防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