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植物配置有哪五大功能

居住区植物配置有哪五大功能?

(一)生态功能。采用大片草坪尽管能使小区在短期内见绿,但遍植生长虽然较慢的高大乔木、下铺硬质地面或小面积草坪的绿化形式却更能符合生态和人与自然亲近的需要

要充分发挥树木的造氧功能。据资料介绍,树林的生态效益大大优于草坪。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使用;因树种不同,每年可吸收的灰尘约22吨至60吨。而一亩草地每天仅能吸收23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制造23个人一天需要的氧气。可见两者生态效益之差距。因此,小区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而且更主要的是提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要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造氧功能。

要充分发挥树木的除污和监测功能。树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疏、氟化物等污染物质,并在体内积累。当污染物积累到一定量以后,树木就显露出可见症状,如叶子生出斑点、枯尖、缺绿、退色、枯萎,直至树木死亡。因此,既可利用树木来降低大气污染,又可利用树木来监测大气质量。

要充分发挥树木调节小气候的功能。高大树木可以创造出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宋代大诗人陆游《新竹》诗云: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时至今日,当炎炎长夏之时,用树林创造出这样的清凉世界,能节省几多空调、电扇的能源啊!

(二)景观功能。树木是小区的重要景观。无树不成景,从这个意义上说,树木是小区的主要景观。现在的问题是要进一步强调多种植乡土树种。

树木是城市文化、当然也是住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各个城市不同的乡土树种,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各个城市的风土特色。现在很多城市都已重视这个问题,不再盲目攀比地引进外地的奇花异树。

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细胞,而且有不少小区已成为城市的景点。因而理所当然地必须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当然,也不排除慎重而有节制地适当引进外来特色树种。

小区绿化是否都要做到四季见绿,笔者以为要因地制宜。我国南方地区因气候条件,做到四季见绿是没有问题的。而其它地区则不必一律这样要求。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一年四季的景色本来就应该是不相同的。苏东坡有诗咏西湖四季风光:夏潦涨湖深更幽,西风落木芙蓉秋,飞雪暗天云拂地,新蒲出水柳映洲。如果四季都是同样的风光,岂不令人乏味。更重要的是,片面强调四季见绿,往往就会将那些地方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打入冷宫。这是非常可惜的。

(三)林荫功能。绿地不少,绿荫不足,是一些小区绿化的通病。许多城市的居民(包括笔者在内)都会怀念道路两侧法国梧桐绿树成荫的情景。因为当夏日炎炎时它遮天蔽日所提供的荫凉,使行人受足了恩惠。现在有些城市为了所谓的上档次,把行道树换成了小树型、小树冠的名贵树种,而路上行人只好顶烈日、冒酷暑,能不发怀旧的感慨吗?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不少小区绿化仍然是单纯以见绿不见荫的花草和低矮灌、乔木来争奇斗胜,未能很好地给居民户外休憩创造条件。这实在应该尽快整改的一个问题。要竭力提倡在小区里多种树、种大树,改变绿荫不足的现状。

(四)遮档功能。树木的这一功能,大概是被利用得最差的了。一些非常漂亮的住宅小区,既有造型优雅的住宅建筑,又有秀丽宜人的花园庭院,更有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等的四围借景。但不能使小区景观臻于尽善尽美的是,抢入眼帘的也有煞风景的不良或不宜景观。尤其是跻身市区内的住宅小区,这种与小区氛围很不协调的不良或不宜景观就更加多。那么,用高大树种来把它们遮挡住,应该是最佳的处置方案了。

顺便推而广之的说一下,位于市区的园林、寺庙、湖泊,四周也往往被不良或不宜景观包围,现代建筑作了古典建筑的背景,高楼大厦成为潋滟湖光的屏障。这些问题也亟应采用种树遮档的办法来解决。

(五)减噪功能。树木消减噪声的效果并不比隔音墙差。而且更胜筹的是还能成为景观。位于市区或特殊地段(如铁路、公路沿线)的住宅小区,应在四周营造隔音林带,充分利用树木来减噪。据专家研究结果,杨树、柏树、香樟、女贞、石楠、珊瑚等的减噪功能都很好;夹竹桃、八角金盘、小腊、蚊母、珊瑚等灌木也具有上好的减噪本领。如果乔灌联手,并与地形起伏相配合,造成隔音坡、吸音谷,不就能实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居住区,植物配置,配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