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放坡和砖胎模的优缺点及如何选用,做个简单的总结,欢迎指正。
一、放坡和砖胎模各自的优缺点
放坡是最常用的做法,对地基土的扰动较小,能较好地保持地基土的原始应力状态。但当变标高部位相距较近、高差较大时,尤其是消防电梯集水坑,深度至少在3米以上,放坡的工程量较大,挖坑的形状、底板配筋构造、防水层构造等均较复杂(如图3)。
对于桩基础,放坡会造成斜坡投影范围内的所有桩受影响,给桩顶标高的控制和桩头处理带来麻烦。
砖胎模的侧壁是直立的,构造简单,工程量较小。对于粘性土且高差不太大时,可直立开挖,坑底形状、底板配筋和防水层构造等均较简单。但砖胎模的背面是随砌墙随回填的填土,对原状地基土难以提供有效的侧向约束,故对地基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
二、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应放坡
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均由地基土(或桩土共同受力)承担上部荷载。所以,保持地基土的原始应力状态、尽量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至关重要。基坑开挖时放坡,是保护地基免受扰动的有效措施。可见,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变标高时应放坡,不应采用砖胎模。
地下室底板的底面相应放坡,底板厚度有过度段,钢筋锚固较顺,受力较好。
三、桩周浅层为非软弱土时可采用砖胎模
桩基础主要由桩承担上部荷载,地基土的作用为次要因素,所以可采用砖胎模。尤其对于量大面广的柱下独立承台+抗水板,由于承台厚度往往远大于防水板厚度,放坡将较多地增加工程量,采用砖胎模则构造简单,经济性较好。为了保证承台侧面能够提供水平抗力,应重视砖模背后回填土的压实质量,不应随意回填。回填的质量要求可参见《桩基规范》第4.2.7条。
四、桩周浅层为软弱土时应放坡
软弱土局部深挖,将对临近的桩产生侧压力,严重时还会引起桩的偏斜甚至断裂。所以桩周浅层为软弱土时,开挖时应放坡。此时的地下室底板有两种做法,一是底板放坡(如图一);二是底板直立、垫层放坡(如图一a)。垫层放坡需要在浇筑垫层和浇筑底板时各支一次模。底板放坡只需支一次模,但桩顶标高的控制、桩头的处理均较复杂。而且,底板放坡造成桩头与底板的斜面连接,如图一所示。这种连接方式需要妥善处理,否则会有隐患,见下文。
五、桩头与底板的斜面连接构造
在标准图集04G101-3中,给出了桩头与底板的斜面连接的构造做法,见下图;
但在随后的版本11G101-3和16G101-3中,删去了有关内容,造成现在无图可参考。
在实际工程中,桩头与底板的斜面连接的情况非常普遍,所以很有必要对这种连接构造进行讨论。
1. 标准图集04G101-3中做法存在以下问题:
(1)在保留桩顶纵筋和箍筋的情况下,将桩头修成如上图所示的斜面难度较大,且影响桩头混凝土强度;
(2)桩头修成斜面后,桩头截面不完整。箍筋被截断,桩头混凝土失去约束,抗压承载力被削弱;
(3)桩头斜面与底板混凝土被防水层隔断,影响桩的受力状态;
如图一所示,底板作用于桩顶的压力N可分解为N1和N2;
由于桩与底板被防水层隔开,二者之间只有桩的纵筋连接,所以N1只能靠桩头与底板的摩擦承受,但防水层摩擦系数很低,几近忽略不计,则只有靠桩侧土的水平抗力来平衡水平分力。在桩周土质较差的情况下,这个水平抗力并不可靠,甚至造成力的不平衡。
可见,04G101-3的做法很难将上部压力可靠地传给桩,给结构安全留下隐患。
2. 桩头与底板斜面连接做法的改进建议:
桩与底板的连接构造,有两点要保证,一是桩头必须是平面,才能保证桩头箍筋的完整性;二是力的传递必须简单直接,不应衍生出更加不利的受力状态。
基于此,现提出如下的改进做法:在桩顶与底板斜面之间,做一个与底板一体整浇的墩台,将底板的斜面转换成平面,以便与桩顶连接,见图二。
该做法已在多个工程中应用,效果良好。
建议标准图集16G101-3再版时,恢复桩头与底板的斜面连接的有关内容,以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
六、总结
地下室底板降标高的做法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应采用开挖放坡、底板放坡的方式。桩基础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砖胎模、开挖放坡+垫层放坡、开挖放坡+底板放坡等做法。
底板放坡时,需注意处理好桩头与底板的斜面连接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