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规范网知识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质量通病措施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质量通病措施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质量通病措施

质量通病措施-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1.现象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常见裂缝有:

(1)纵向弯曲裂缝。

(2)纵向弯曲剪应力裂缝。

(3)预应力筋未能覆盖截面产生的裂缝。

(4)桥梁两侧箱梁腹板和独立支撑处箱梁横隔板中的裂缝。

(5)温度收缩裂缝。

(6)箱梁底板的锚下裂缝。

(7)大吨位预应力引起的裂缝。

2.原因分析

针对常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而言,裂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桥总体设计中对箱梁截面尺寸的拟订不合理,其中包括梁高、腹板、底板及顶板厚度尺寸,承托布置及尺寸等。

(2)设计抗弯剪能力能力不足。

(3)未合理考虑温度应力。

(4)对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中的次内力影响估计不足。

(5)预应力钢束布置不合理。

(6)预应力张拉未达到设计要求。

(7)材料自身强度不足。

(8)施工技术差错或未考虑施工精度误差。

3.防治措施

(1)设计时除按有关规范进行主应力计算外,还有对各种应力,尤其是局部应力的可能分布状态要有足够的定性分析和进行必要的定量分析。以便优化调整箱梁截面尺寸,合理布置预应力钢束锚固端两侧的危险截面应加以验算。

(2)布置适量的普通钢筋,以提高箱梁结构局部区域的抗裂性能,增加构件的局部强度,取用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

(3)精心施工,充分考虑施工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对施工方法、材料强度及预应力张拉工艺等需要有可靠的保证,做到符合设计要求。

(4)对工程中出现的裂缝应作详细调查,进行科学分析。必要时还应进行有关实验和测试,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结构的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

5.1.2箱梁底板在沿预应力钢束波纹管位置下出现断断续续、长短的不等的裂缝,宽度大部在0.2mm以下。

2.原因分析

(1)形成这一类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预应力钢束的保护层厚度偏薄,加之采用的高标号水泥用量偏多,水泥浆含量偏大,导致较大的收缩变形。由于箱梁结构的内约束,包括底板截面的不均匀收缩和波纹管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作用,导致较大的混凝土收缩应力,超过了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出现了沿波纹管纵向的收缩裂缝。

(2)箱梁底板横向分布钢筋间距偏大。

(3)箱梁底板预应力钢束布置不够合理。

(4)混凝土震捣不密实,养护措施不到位。

(5)张拉预应力束时的混凝土令期偏小。

3.防治措施

(1)改进泵送混凝土的级配,优选降低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材料配合比,其中包括水泥用量、水灰比、外加剂等。

(2)采取技术措施,确保预应力波纹管保护层的厚度,一般不小于5cm。

(3)对底板构造钢筋和底板预应力钢筋的间距采取合理布置。

(4)加强对箱梁底板混凝土外表面的养护工作。

(5)适当放长混凝土的张拉令期。

5.1.3箱梁拆模后在腹板与底板承托部位出现空洞、蜂窝、麻面

1.现象

箱梁浇注混凝土拆模后,在底板与腹板连接处的承托部位,部分腹板离底板1m高范围内出现空洞、蜂窝、麻面。

2.原因分析

(1)箱梁腹板一般较高,厚度较薄,在底板与腹板连接部位钢筋较密,又布置有预应力使得腹板混凝土浇注时不易振实,也有漏振情况,易造成蜂窝.

(2)若箱梁设置模隔板,一般会设预留入孔,浇筑混凝土时从预留入孔两边同时进料,易造成预留孔下部空气封堵,形成空洞.

(3)浇筑混凝土时,若气温较高;混凝土塌落度小,摸板湿水不够,局部钢筋太密,振捣困难;易使混凝土出现蜂窝,不密实.

(4)箱梁混凝土建筑量较大,若供料不及时,易造成混凝土振捣困难,出现松散或冷缝.

(5)摸板支撑不牢固,接缝不密贴,易发生漏浆、跑模、使混凝土产生蜂窝、麻面.

(6)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练,振捣范围分工不明确,未能严格作到对相邻部位交叉振捣,从而发生漏振情况,使混凝土出现松散、蜂窝.

3.防治措施

(1)箱梁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合理组织和分工,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划分振捣范围,浇筑层次清楚,相互重复振捣长度应取50cm左右,一边下料.

(2)对设置横隔板的箱梁,混凝土要从横隔板洞口一边下料,并从洞口下另一边振出混凝土,避免使空气封堵在洞口下部,这样就不易在洞口下部形成空洞.

混凝土箱梁,质量通病
相关推荐